.
第五单元 《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7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
3.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活动,渗透合情推理。
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3课时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4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第5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6课时 四边形的内角和
可编辑范本
.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教材第59、6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理解三角形的含义,知道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不止一条高。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59页金字塔和过江大桥,让学生说说在图中能找到哪些学过的图形? 生:三角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生: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过渡: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特征。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
(1)操作: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画一画三角形,你又明白了什么? (2)理解:每个三角形有几条线段,这些线段是怎样连接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1)围成的三角形的每一条线段叫什么?摸一摸你摆的三角形有几条边?
(2)让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找出这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点。 板书:角:三个角 顶点:三个顶点 边:三条边 (3)交流小结: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师: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含义。
阅读教材:教材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师:我们画了那么多的三角形,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怎么区分呢?我可以给它取一个名字: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A、B、C三个字母,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认识高。
教师出示教材第59页大桥图片,问学生图中是什么建筑?(大桥) 师:这个大桥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师: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大桥的高度吗? 生:榙柱。
师:这个榙柱是任意画的吗? 生:不是,是作的垂线。
师:我们是根据什么来作的垂线? (2) 说高。
可编辑范本
.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 生1:高就是一条垂线。
生2:是从顶点到对边作的垂线。
课件演示:学生齐读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有几条高?
刚才我们画出了三角形的一条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吗? 生1:三角形有三条高。 师:为什么?
生2:三角形有三个顶点,都可以从每一个顶点作高。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都可以作为三角形的底。 (4)学作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三角形作高(做一做中的三个三角形)
小组展示并演出作法: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放在三角形的底上,然后平移三角板把三角 让学生评价学生的做法,把要点说明: 画高用虚线,画上垂直符号,标出底和高。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相信你们已经把今天的知识都学会了,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强调画高时应注意四点:
A.画三角形一边上的高要用三角板来画; B.要注明表示直角的符号;
C.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底,都有对应的高; D.代表高的这条线要画成虚线段。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第2课时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通过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体会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
生:电线杆的三脚架、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角架等。
可编辑范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