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运动。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3)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魏晋以来,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到唐宋时“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这为儒学发展成为更加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程朱理学 内 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历史地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陆王心学
内 容: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
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①他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9
(2)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3)不同之处:把握“理”的方法 评价: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主 张:①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
②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
③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评 价: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黄宗羲
著作:《明夷待访录》 主张:①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批判“君臣纲”的愚忠 ④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①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
王夫之
思想:唯物主义
主张:①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
②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
三人的共同主张
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②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④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
10
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意义:① 对中国: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② 对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西方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十进位值制,中国最早使用。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第七位,比世界早1000年
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两汉:西汉留下世界最早对太阳黑子的记录;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③唐朝:僧一行:制定《太衍历》;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实测子午线长度。
④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早欧洲300多年。
农学
农业技术—— 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农学著作——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
④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③ 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1
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书画与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 汉 字:
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 ③ 西周——“金文”、“籀文”
④ 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⑤ 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⑥ 先后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书 法:
① 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 隶。
② 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 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 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
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 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益成熟。
④ 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⑤ 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中国画
①起 源————新石器时代
②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③魏晋南北朝:代表 ——“以形写神”,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④隋 唐:代 表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唐代:“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⑤从宋代到明清:
宋 代: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题 材——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特 色——更加注重意境(如“马一角”“下半边”)
明 清:特 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