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民俗画的发展
宋 代: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题 材——市井生活 特 点——写实
代 表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京 剧
1、京剧的形成
①乾 隆 末 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 光 年 间:“京剧”形成。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④著 名 艺 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2、京剧特点
①题 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②乐 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 ③角 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④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 3、京剧常识
生——男扮演者; 旦——女扮演者;
净——花脸(红色:忠勇正义;黑色:刚正果敢、粗犷豪迈;白色:奸诈狡猾、阴险毒辣);
丑——在鼻梁、两眼间画白粉,属喜剧色彩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与汉赋 一、《诗经》
内容:①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②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楚辞
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 三、汉赋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四、唐诗
13
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五、宋词
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比诗歌更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特点: 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代表: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永遇乐》。
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
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
六、元曲
含 义: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社会背景:① 根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③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明清小说
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
宋代话本: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
明清社会:① 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 就: ①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 “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14
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的意义与影响:①改革以后,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②改革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③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④后来,希腊各城邦相继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是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代表了古希腊文明的最高成就
分析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主要特点有哪些?
(1) 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 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2) 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3) 体现奴隶主公民多数人的意愿。 (4) 体现公民的个人自由与平等。
(5) 开放官职, 通过抽签、举手表决等方式产生权力机构。 (6) 制定严密的制度,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监督
(2)罗马法
罗马法从形式上分为习惯法与成文法。习惯法的特点是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罗马成文法主要包括;《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3、罗马成文法的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其中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4、恩格斯认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它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但它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5、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反对封建斗争有重要影响。③当代很多法律制度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如: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罗马法的影响甚至远及亚洲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15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 价:
① 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苏格拉底
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 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应 政治主张: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以法治国
(4)亚里士多德 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
第二部分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思想因素: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
知识。) 3、实 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主要成就:
①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与《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
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②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
尔:《西斯廷圣母》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5、历史意义: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