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46: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后篇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答案:A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C

3.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A

+

+

+

4.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能由①经②传向下一个神经元,但不能由下面的神经元传向①

B.兴奋在②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所以反射弧中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所需的时间越长 C.神经元①产生的神经递质由②处向下传递,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D.②处兴奋的传递过程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解析:神经元①产生的神经递质经过②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后再转变为电信号,使兴奋得以向下传递,而不是传递神经递质。 答案:C

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精品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和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图中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入神经,e为感受器,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A

6.下面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解析:图中①为突触小泡,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a为突触小体,b为后一个神经元。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被③特异性识别;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B 7.

右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A.b点2次,c点1次 B.b点1次,c点1次 C.b点1次,c点2次

D.b点2次,c点0次

解析:图中b处有突触小泡,判断a、b处于上一个神经元,c、d处于后一个神经元。刺激b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并且ab=bd,b和c两点之间有突触,所以a点先兴奋,指针偏转一次,d点后兴奋,指针又偏转一次。刺激c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逆向传导,a、b两点均不产生神经冲动,仅d点有神经冲动,所以指针偏转一次。 答案:A

精品

8.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C

9.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S区

B.W区

C.V区

D.H区

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性语言区)、H区(听觉性语言区)均正常,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性语言区)。 答案:C

10.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X为 。图2中③为 ,一般由 (细胞器)形成。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 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需要④上的 协助。

(3)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和 的功能。 (4)图2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是 。

解析:(1)图2中③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一般由高尔基体形成。(2)B处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到达④处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且因为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所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起抑制作用。(4)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神经细胞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故图示未体现的内环境成分有血浆和淋巴。 答案:(1)突触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2)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 抑制 载体蛋白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血浆和淋巴

精品

1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处给予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 ,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的形式传导的。

(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4)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 ,原因是 。

解析:(1)a处是传入神经上的位点,若给予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并以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2)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a处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后传递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刺激b处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

答案:(1)由正变负 神经冲动(或者局部电流)

(2)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不偏转 d处为突触,兴奋在d处只能单向传递,由c传向b(或者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能力素养拓展

12.

导学号27064011

(2)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

(2017江苏)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位于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无法为其提供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

2020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djc6td7j9uewu2s0h44x67j2pwcn01e6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