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 - - - -缩小城乡差距走均衡发展之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19:34: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走均衡发展之路

蔡甸区小集中学 杜泽兵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所以在反思后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旨在扭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的问题。教育改革与发展,与经济发展类似,同样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本人在农村学校工作近三十年,就农村学校发展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财、物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经费少,教育基础设施太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大。如果将经费平摊,每个学校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加上有些地方领导搞政绩工程,抓眼前效益,所以只保重点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而一般学校则任其发展,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好教师留不住,有水平的人才又引不进来。

2、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虽然有着各种办学优势,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通过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办法,“削弱助强”,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4、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不配套。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而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开设文字科目课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年轻教师补充困难。农村教师

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受经费和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限制,进修提高难;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由于工资低,条件艰苦,大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老”(年龄偏大)“弱”(教学水平偏低)“病”(教师都有职业病)“残”(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 二、怎样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因此,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除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外,还必须确立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观念,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从系统策略出发,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而且要充分地发挥社会与市场的作用。国家的作用主要是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公平、合理、科学、有效地配置,并从宏观的角度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以及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学校的作用主要是充分地开发校内外人力资源,通过开发资金市场、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等途径与手段,最大限度地筹措办学经费,提高师资素质,使学校的发展能够获得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社会的作用主要是争取社会公众能够与国家的政策理念、政策目标达成共识,并通过社会捐助、参与管理、转变机制等方式,重点向城市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提供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切实地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办学水平;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市场能通过无形手调节教育资源配置,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产生影响。如果任凭市场作用的自由发挥,不仅不利于教育均衡的发展,而且将使教育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市场并不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因此,要想使市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要加强国家这只有形手对市场的干预与控制。

2、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因此,在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把短期目标定得过于理想,也不能把目标定的太多。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教育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哪一个区域、哪一所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着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困境,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来说,落后地区的农村学校和一般学校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此外,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来说,许多家长的观念过于落后、保守,也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教育发展的格局来分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应该重点解决的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教育问题。不同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不同的。对于家长观念落后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必要的时候也可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对于办学经费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国家可以适当增加对这些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建立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短期服务的制度,推行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度以及其他的教育扶贫制度等等。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根据渐进原则的要求分步实现。

第一、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思想认识就是要使政府、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与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是要把这项政策的实施同实践“三个代表”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项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为此,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缩小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上;二是把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上。

第二、要逐步缩小办学条件的差距。缩小办学条件差距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是: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要取消重点校,废除过去那些对薄弱学校存有歧视性的教育政策,改变过去优质教育资源自上而下配置的状况,让农村与城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要采取合并、改造等方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优化管理。

第三、要尽量缩小师资队伍的差距。发展不均衡并不只是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师资的配置上。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教育、城乡教育以及校际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是由师资队伍的差距所决定的。因此,缩小师资队伍的差距对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缩小师资队伍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严把入口关。根据《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二是建立区域师资力量合理交流与沟通机制,形成以强扶弱的教育支援制度,并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三是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和免费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

为了保证上述策略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国家必须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与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与评估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与评估的重点仍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等问题。督导与评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应该突出实效性,应当把教育督导与评估的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一些与督导、评估结果相适应的奖惩制度。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能步入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均衡发展。

浅谈农村教育发展 - - - -缩小城乡差距走均衡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dnj0wv0u38gut0yju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