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性变化 D.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2. 所谓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 (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4.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 ( ) A.统一性 B.斗争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15.上层建筑 ( ) A.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制度和机构设施的总和 B.由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构成
C.包括国家、军队和法庭等实体性的机构设施 D.包括哲学、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内容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同,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3.黄毒赌也创造价值,应该鼓励和提倡。 4.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和变化。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 6.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7.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谋得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8.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9.剩余价值率体现了剥削程度。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资本主义改变了社会性质,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9
) ) )
)
) ) ) ) ) ) ((((((((((
在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腐败已占据了主要方面,难以挽回。 复习题7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 4.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7.利润 ( ) A.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 C.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产物 D.是剩余价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8.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和目的
9. 质变 ( ) A.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性变化 C.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D.分阶段性质变和局部性质变
10. 感性认识 ( ) A.是依靠感官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B.表现为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
C.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特点 D.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1. 经济基础 ( ) A.是指由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是上层建筑形成的基础 C.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13.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指 ( ) A.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D.用机械的观点看问题
14. 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 ) A.作为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间接作用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B.是第一生产力 C.是生产力的直接构成要素 D.能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
1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 A.使用价值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消费者的偏好决定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剩余价值率体现了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 )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 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尊重客观规律。 ( 4. 矛盾的特殊性即是事物发展的个性。 ( 6.产业资本的顺利循环和快速周转是资本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 ( 8.人工智能推翻了意识的本质,意识不再只是人脑的机能。 ( 9.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 (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10分)
知识价值论揭示了人类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因而推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复习题8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4.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指 ( A.从实践到认识 B.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对同一事物的再认识
5. 哲学 ( A.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B.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11
) ) ) ) ) ) ) ) )
7.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 A.矛盾无处不在 B.矛盾无时不有 C.矛盾的一般性和共性,即很多事物中共同具有的矛盾 D.每个事物有自己的特殊性
9. 社会意识 (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包括社会意识形式 C.包括社会心理 D.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向往社会主义而采取的过渡措施
B.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一系列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只有国家出面才能解决 C.激烈的自由竞争 D.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
12.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 ( ) A.农业、工业、建筑业等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C.科学实验 D.体育
13.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 ( ) A.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B.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C.土地和资本只是价值创造的条件 D.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14.生产关系 ( ) A.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B.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产品的分配关系 15
.
我
国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的
主
要
哲
学
依
据
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C.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联系更加紧密。 ( ) 2.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层次性特点。 (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