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节 朗读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4:30: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朗读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一种语言创造活动。朗读是我们深入体会文字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日常语言达到规范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提高口语表达的途径,了解、掌握和运用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成为我们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的突破口。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朗读的要求也各有不同,这里我们只对朗读提出基本要求:语音准确、语意清晰、语流畅达、富于美感。

第一,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这是朗读成功的基础。我们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句子的语流音变,尽量减少乡音的干扰。朗读时要正确使用轻声、儿化、变调等音变规律,不错读或异读。在朗读作品时,轻声的处理实际上更多体现的是声音持续时间的短,而不是声音强度的轻。

第二,语意清晰,目的明确

朗读,需要准确清晰地将文字材料所包含的意思通过声音传递出来,这个传递的成功与否,与朗读者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清晰地知晓一个语句的真实意图,那当然就会将这个句子念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因此,掌握一些常规的语句的停连和强调的方式,合理安排、运用自然,才能使语言的表意明确,主旨清晰。

第三,语流畅达,富于美感

语言流畅是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语言功力的扎实程度,语言美感的外化强弱,都是通过语言的流畅程度来实现的。一个作品只有在流畅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品,有声语言内在的流动美才能得以体现。语调和节奏的合理把握就能让单调的文字“活”起来。

第四,注重技巧,合理自然

为了更准确地传递出作品的内涵,增强朗读效果,还需讲究朗读技巧的运用,在停连、重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但又切忌机械地、

形式地套用技巧。自然、真切而又富于情感魅力的生活感才是朗读的真正境界。

二、朗读的基本技巧

掌握和运用朗读技巧是发挥朗读者水平,达到理想朗读效果的一种手段。没有技巧的朗读,只是以声带字的简单过程,不能表达文字作品的内蕴,让人听了索然无味,达不到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和愉悦人的目的。因此,朗读教学的重点就在朗读技巧的训练。

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调、节奏四个方面。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区别,相互融合,成为朗读声音形式的四大支柱。朗读时,既要时刻注意技巧的运用,又不能是技巧的简单叠加。

(一)停连

停连,是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连续。只要连接两个词语,就有停连问题。朗读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是揭示语言内在层次、准确体现语句意思的方式,是交流中表情达意的需要。一般情况,句子越长,停顿越多;句子越短,停顿越少;情感凝重深沉时,停顿较多;情感欢快急切时,连接较紧。停连是否得当,体现了朗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表达效果。因此,合理地安排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就是我们朗读时需要认真掌握的一种技巧。这里只谈谈基础性的、一般性的处理。

1.语法停连(用“∧”表示)。

它是句子中一般的音歇,反映句子中语法关系。它基本以标点符号作为依据。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是: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但是句子中的语法停连往往要比标点符号所能表示出来的停连要细致得多。

例如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除了基本的标点停顿之外,句中的语法停顿尤其重要。这句话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篇语,而“春天的脚步近了”就成了文章关键性的句子,这句话当中主谓之间的停顿至关重要,它对下文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有着极强的表现作用,能有效的展现作者对春天的那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韵味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有些句子中没有标点,但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安排停顿。否则就会读破句,影响句子含义的准确表达。例如:

①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此时的人民是分属两个词语当中的字,不能连读。)

②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此处的表达很容易造成介词短语“在??上”的假象而被朗读者连读,造成句子表达不流畅。)

有时,同一句话可以因停顿位置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含义。例如:“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这句话,停连位置不同,表意效果完全不同。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指男人活不了)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指女人活不了)

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我们尤其要仔细斟酌,停连适当,以免发生歧义。 2.强调停连(用“△”表示,如果是实心的则表示较长的停顿)

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感情,激发听众对它的关注和期待,增强表达的效果,或是为了加强语气,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作适当停顿,或在语法停顿上变动停顿时间。这种停连更多地体现的是朗读者个人的处理技巧,并非人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区分性停连

区分性停连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对一个个汉字进行重新组合和贯通的技巧。这样能让听者听得更清楚、明白。有这样一句话,是介绍漫画家张乐平为救济贫苦儿童举行作品义卖的内容:“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A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B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C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D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对比之后我们发现:A是没有停顿的,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妨碍,但实际语意并不清晰;B停顿过于频繁,仍然没有清晰的语意;C与D语意不同,但都有清晰的含义的呈现;C是说一张画最贵,卖到了八百美元;而D是说最贵的有

好几张画,每一张都卖到了八百美元。由此可见,区分性停连有多么大的作用,朗读时不可稍有疏忽。

②并列性停连

并列性停连,指文章中处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样式的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及各成分内部的连接。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决定了它们的停顿应该同位置、同时间,而它们各自内部的连接较紧,停顿时间要短;要尽量避免一个一个地念出来,造成单调乏味、呆板拖沓的感觉。这是并列关系的最初级处理,也是最基本的语言功力。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一段中,后三句“有的”后面的停顿,就是并列性停连。在同位置、同时间的停顿中,省略了的主语白荷花的形象就清晰了。难度是第二个“有的”很容易与“花瓣儿”连接,意思就变了,与原文不符,也破坏了并列关系。再如:

海洋中含有许多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碳酸盐、磷酸盐,还有溶解氧,▲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这句话有两层并列关系,朗读时很容易忽略第一层并列关系——“原始生命”和“无机盐”之间的并列,而只顾“无机盐”内部的并列。

③转换性停连

在语句之间,为了表现语意、文势和感情的跌宕起伏,或顺流直下突然逆上,或痛不欲生竟又大喜过望等等,就要运用转换性停连。例如:

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这样△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这里“最糟糕”的日子与“复活节”形成鲜明的逆转,这样的逆转给了主人公坚强的自信,这时的停顿,既是对“最糟糕的一天”的延续,又是对以后的期盼,让主人公的形象生动了许多。

④ 生理性停连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一节 朗读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的文档
第一节 朗读的基本要求与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grx9m5u27b8vd53zk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