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州古宅现状调查及保护措施初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4:37: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古宅保护情况良好,56%的古宅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保护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走访过程中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古宅墙壁上随处可见的刻画、池水污染严重??这些无不让我们痛心疾首。从以上就调查情况的分析,目前古宅主要存在着三大危险因素:

(一)人为的因素

早期砖木结构的瓦房木头多而容易着火,房屋内的配套设施不齐全,而居民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为了自己生活方便,有的不顾消防隐忧,私拉乱接电线,更有甚者将液化气瓶等易燃品搬进屋内;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街巷道路窄小,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加重了火灾的蔓延和扩大。这是造成古宅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房子本身质量的因素

无论是“公房控保建筑”还是“私房控保建筑”,大多有居民居住。控保建筑无人使用,是古宅加快其老化的速度的原因之一,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而房屋年久失修、无人养护,更容易产生坍塌事故,因此,房屋内住人虽然会给古建筑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相较房屋空关的情况而言,对保护古建筑还是有一定的益处。但古宅多为木制结构,且年久失修,存在着房屋老化等本身质量问题。

(三)“遗产”保护本身带来的因素

“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自然是为了时间上更久的利用、空间上更大的选用。这里“利用”的主要内容是“遗产”的“记忆”功能及“历史”价值。至于旅游经济等,应该是“遗产”利用中的“副产品”,不应将其作为“遗产”利用的主休或主要目的。当前在“遗产”保护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把“遗产”利用的主要目的与“副产品”关系颠倒了,于是“遗产”事业造成了诸多问题。如“遗产”的“重申报”与“轻管理”问题、“遗产”地的过度开发问题、“遗产”保护中的科学性缺失问题等。1

针对目前古宅存在的问题,苏州相关部门和媒体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如:2003年1月1日执行的《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2004年6月29日《中国财经报》发表《苏州古城保护投入60 亿》用于古城风貌及水系污染的清理;2005年6月30日《苏州日报》发表《把不协调建筑“请”出古城——“十一五”期间苏州文化遗产保护“账本”》其中就有写道“将影响风貌的障碍性建筑‘请’

1

《关于遗产功能、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出古城,把在册危房的‘老账’还清”;同年《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意见》的颁布;2010年2月通过的《控保建筑增设自动喷淋系统的建议》等,这些都无形给苏州文化遗产带来了保护。

二、苏州古宅保护途径初探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重点走访了东山镇的陆巷古村和东山雕花楼春在楼。陆巷古村,坐落在东洞庭湖的后山——嵩峰山麓。古村主街以花岗条石铺面,下为池水道。道旁边雕凿着“平升三级”等传统民俗 图案。主街道两侧的小街用青砖砌成人字纹,上山道还专门筑以车轱辘道。古村依山临湖,景色秀丽。古村内寒谷山庄、北箭壶、观音堂等“72堂半”明清高堂巨宅鳞次栉比,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0余处,是吴县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较好、质量最高的一个村庄,是香山帮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环太湖古建筑文化的代表, 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落”。陆巷古村作为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现今古村内保存明代建筑众多。经过对陆巷古村的具体调研发现,陆巷古村同样也存在着年久失修,房子老化的问题,就其原因来说,带我们参观的导游说:“目前有很多因素影响古宅有效保护,如保护意识淡薄,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曾破坏,当时拆建了很多老房子,此外还存在倒塌的、无人管理的情况,现今陆巷古村大多数房子都已翻新过,古村也只仅有以前的大户人家房子保护下来,且这些大户人家的房子保护情况都良好。”

在我们对当地居民做过的30份有效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70%以上的居民认为,“对于古宅的保护,存在相关部门只是重利用轻保护,群众对保护文物的观念淡薄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文物破坏等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没有及时勘察损毁情况,相关措施执行不够完善。”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当地一位王姓居民抱怨道,“政府补贴不到位,光靠老百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当地居民希望政府对古民居能够适当进行修缮资金补助。对于政府要求保留古宅,村民无力从心,一些人想修缮,自己却没有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与他们毫无关系。关于保护古建筑,《文物保护法》中,对于古建筑有“谁使用,谁维修”的规定。然而,目前古民居住户大多为租住杂居,他们认为古宅

1

1

吴靖宇著,《东山》,古吴轩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79页。

产权并不属于自己,不愿花钱修缮。只能让那些老房子处于年久失修,无人照管 的状况。

东山雕花楼名“春在楼”,建于1922至1924年之间,坐西朝东,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整个建筑集砖雕、木雕、金雕、石雕、彩绘、泥塑诸艺,巧夺天工,精妙绝伦,成为我国雕刻艺术的一件杰作。2。专家评述“春在楼的雕刻艺术,代表了江南地区满堂雕、木构件雕刻的水平,其中的造园艺术、建筑艺术及文化寓意均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006年苏州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堪称完美的修缮工作,例如,在雕花楼的修缮过程中,雕花楼的西路大厅由于长期受油烟熏烤,处于毁灭边缘。市文物局专门邀请南京博物院彩绘修复专家来苏制定维修方案,方案包括移建前彩绘加固、构件迁移、彩绘清理维护、构件上架等四个方面,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维护,彩绘逐渐展现旧有风貌。西路大厅的木雕非常精美,遗憾的是毁坏严重,梁架两端本有16块雕花棹木,题材取自三国与八仙故事,移建前仅有三块保存较为完整,其余的已基本缺失,设计人员找遍苏州的雕刻样图,最后在一个老雕花匠人那里找到完整样图,由苏州最好的雕花匠花了两个多月方将其修缮。修缮工程完成后,春在楼以全新的姿态向市民开放,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下面就针对陆巷古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东山雕花楼保护措施进行对比,展开论述:

(一)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对古宅的保护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参与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除上文提到的相关政策外,吴中区人民政府就针对东山村的情况专门出台《东山古镇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目的是加强东山镇古镇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东山历史文化,推动东山经济发展。对于违反《文物保护法》,造成文化建筑及声誉损害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惩罚。办法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保护措施,规定可在古镇上重现昔日店铺夹道的街市特色,经营项目以东山特色工艺品及特色小吃为主,按原样恢复一批老字号老招牌; 在建筑格局上,保留原来前店后坊,亦工亦商的特点。建筑外现有江南民居风韵,体量纤小,尺度宜人,

2

吴靖宇著,《东山》,古吴轩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5页

色彩淡雅,外装修古朴自然。以太湖风景名胜区整体优势为依托,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东山古镇风貌、史前遗迹为特色,建设具有高雅现代休闲游览设施,集访古探幽、赏果品茗、古镇风貌游览、山水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游览区,从而保护了东山古镇。

(二)地方部门出资进行修缮与维护,并尝试商业化运作

对于古宅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发现问题。2006年在雕花楼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的一次例行“体检”中,雕花楼的“老化”也不同程度的体现:先后发现楦梁脱节、廊柱沉降等问题,为了延续“国宝”建筑的生命,相关部门对雕花楼进行了动态监测,确定原因并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制订雕花楼景区规划方案——在景区建控区域实行减法,把不利于景区保护的原宾馆锅炉房、厨房拆除,并把停车场移到景区外面,疏通了景区周边的消防通道。按照传统工艺,先后对木廊柱、门窗进行油漆维修,对屋面全面整理,多处漏水地方得到根本解决,对陈列的破损红木家具进行修复等。最明显的便是雕花楼“老爷房”靠近花园的东北角廊柱出现了下沉,而雕花楼在出台限制上楼参观人数、禁止影视剧拍摄、设置参观通道等措施的同时,将景区外部高出水平面的地坪铲除,从而让处于低洼处的雕花楼脱离潮湿的境地。据2009年7月29日的苏州《城市商报》介绍,在这次改造中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共投资千万余元,经过近三年的维修,使雕花楼除恢复了原民国建筑风貌之外,还在雕花楼外花园辟出了现代的休闲设施。改造的之后的面积比原来扩大了1倍。修缮后的春在楼向世人开放后,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合理的改造有力地保护了雕花楼,这也让雕花楼成为了东山古宅保护例子中的一个典例。苏州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尹占群也认为,“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一些合理使用,比如原来是民居的,仍旧可以让居民居住,一些“文保”“或”控保“建筑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非盈利文化设施,诸如开设民间博物馆等。

(三) 加强与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在城市建设中要把保护古文物,古建筑放在首位,划分文化保护区。限制文化保护区内的工业种类及规模,有计划的迁出有污染的工厂和没有完备环保设施

搜索更多关于: 苏州古宅现状调查及保护措施初探 的文档
苏州古宅现状调查及保护措施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otw0sm4u4vbt01g9v4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