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3 4:55: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有趣的七巧板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八单元 期末复习

第1单元 课题: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第1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4+8+5 17-8-4 8+7+3 17-8-6 20+17+2 61-20-30 选择其中的任意的算式,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计算。

49+36= 80-13=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9+27+2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4)、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1 9 4 6 1 9 +2 7 +2 6 +2 7 ── ── ── 4 6 +2 6 2.试一试。 出示:90-25-28=

先分步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

小结:在遇到一般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时,可以用竖式计算。竖式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简便写法。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简便写法列出的连加、连减的竖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把每一步的得数填在括号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上面一行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出: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提问:括线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求一共摘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

第1单元 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第2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计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知道哪些算式可以口算,且能口算的要口算。能够根据信息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问题。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在混合运算中,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 72-16-25= 14+57+2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出示例2.

读题,说一说: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指名回答,板书:38+42-33= 提问:这是什么样的算式?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根据前面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指名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你们计算的顺序都是这样的吗?你是怎样写的呢? 追问: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学生齐读两组算式,教师再次板书。 3 8 8 0 3 8 + 4 2 –3 3 +4 2 ── ── ── 8 0 4 7 8 0 –3 3 ── 4 7 提问: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些?(学生交流) 试一试。 出示60-38+40=

你会计算吗?下面请大家先计算第一步,板书: 6 0 -3 8 ── 2 2

接下来应该算什么?(22+40)

指出:在计算中,遇到能口算的就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

30+40= 45+20= 81-30= 64-4= 49-6= 3+74= 26+70= 53-10= 97-70= 82+5=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把剩下的和又买来的合起来。 4.“想想做做”第5题

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想?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求女生栽树多少棵?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想的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

第1单元 课题:练习一 第3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提高计算水平。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简单接触同样多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教学难点:思考题中的“怎样才能同样多” 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出示口算卡片)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比一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让学生开火车口答。 二、基本练习

1.出示教材第5页第2题。

让学生先算一算,然后交流: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提问:你的竖式是怎样写的?哪些可以直接口算?

(其中第1题第二步口算,第2题第一步口算,第3题第二步口算。) 提醒学生:能口算的就口算。 2.出示教材第5页第3题。

(1)提问:算出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什么意思? 学生完成后,交流:有用一步计算的吗?是哪些情况?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dqja7bgni9ersa9pruq6ksx797jw500wr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