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导学(判断正误题)
1、 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2、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企业经理既是“作曲家” (V ) 3、 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在《目标管理》一书中提出目标管理思想。
4、 彼得?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偏重于对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重视工作的效率,忽视人的
主观能动性,而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也是“指挥家”。
(X )
? ( X )
5、 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C
1、从教材给”管理”所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X ) 2、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
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X )
(X )
;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
(X )
3、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V )
4、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5、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
易造成由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X )
(X )
6、 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和数量。 7、 处在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8、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9、 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D
1、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字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3、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 F
(V)
(X )
(X ) (V )
10、 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V)
(V )
2、对于当前管理过程而言,控制有利于组织少走弯路,降低偏差对组织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1、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 影响,被誉
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X )
2、 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惑。
(X )
3、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
(V )
(V )
(X )
。(X )
4、 非正式沟通未经管理层批准,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沟通。 G
1、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不存在管理。 3、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X )
2、 管理者只有完全了解计划执行过程的全部具体细节,才可以达到对组织活动的有效控制 4、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5、 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6、 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事件。(V )
(V)
(X ) (X )
7、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 外和突发8、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古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处理时,或者当管理者的处理方式对其他人无关紧要时使用。
(X )
9、 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 强行解决冲突的方式一般在管理者需要对重大事件采取非同寻常的方式迅速
(V )
10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11、 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员工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13、 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14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15、 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X )
(V )
。(X )
(X )
(V ) (X )
12、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 “社会人”的现点。
(V )
16、 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17、 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H
(V )
18、 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1、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
建议,其余80%^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
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
20%上。
(V ) J
1、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3、 集中化战略是中小企业较为适宜的战略选择。
(V )
(V )
。(V)
。(V )
(X )
2、 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 (V )
1、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2、 控制的目的必顶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 4、 控制客体即控制对象,即组织中的人 。(X )
(X )
3、 控制和计划密不可分,控制就是要保证计划的实现。控制的标准主要来自计划 5、 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6、 控制工作只是高层主管人员和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X )
7、 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得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对管理人员的考评结果。 L
1、 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V )
(X )
(V )
(X )
8、 口头沟通虽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2、 零基预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 预算。3、 流动性控制主要用于检验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M
1、 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 这就形成了
正式组织。(X )
(V)
2、 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一致。(V )
(V)
3、 目标设立过程中应注意目标期限要适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 限相4、 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手段,是完成某一特定方面的管理工作的工具。 6、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 ”效益至上”。(X )
7、 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最早将其应用到管理之中的企业,也是在美国。
(V )
(X )
8、 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和民主管理, 强有力的领导控制与积极的自我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 键。
(X )
(X )
5、 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9、 目标的制定具有严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
(V )
11、 目标管理强调的是以成果为目标的管理。 12、 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x )
10、 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 的关键。
(V ) (x )
(x )
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13、 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14、 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
(V )
15、 目标管理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V )
(X )
16、 麦恪雷戈在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应承担为企业设
置短期目标的责任以及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P
1、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
择。
Q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
理,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学、 方针、目标等方面。(V )
c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
宀匕 宗曰、
(V )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理想等。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
3、 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际绩效的标准。 4、 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5、 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起点。 (X )
6、 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中长期 7、 群众考评是由下级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给出评价。
(X )
)
则不需要停止沟通。(X )
目标。
8、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于 1964年在〈动机与人恪〉一书中提出来的。
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
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
9、 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放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 做法是停止比较大时,最明智的 10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X ) 11、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质量小组。
12、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辜,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V ) 13、 全面绩效控制需要将传统的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相结合。 R
1、 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 (X )
2、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
力。
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
: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X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V)
4、 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受信息在沟通中 经常
出现。(V )
5、 人员控制系统主要集中于对组织内人力资惊的管理上,
工的行为,控制方式包括直接监督、人事调整、培训
控制主体是各级员工, 控制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类员 、报酬、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等。 (X )
6、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 (X )
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人事:工作 主要由人字部门负责。
7、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都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的利润。 (X )
S 1、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2、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