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5 17:4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目 录

第一章 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济区域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 我国省级经济区形式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 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节 区域产业集聚理论

第三章 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分析 第一节 人类资源观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资源地域组合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资源与环境约束 第四章 区域结构分析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 第二节 区域地域空间结构 第三节 区域物质循环结构 第五章 区际关系分析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 第二节 区际物流与网络系统 第三节 区际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综合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三节 乡镇发展战略 第七章 区域规划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第八章 区域开发

第一节 区域农业(种植业)的开发 第二节 区域畜牧业的开发 第三节 工业(制造业)的开发

第四节 第三产业及区域第三产业的开发 第五节 区域产业开发战略研究的案例 第九章 区域政策

第一节 区域政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区域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第三节 区域政策效应及其评价 第四节 国内外区域政策的实践

1

第十章 区域管理

第一节 区域管理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区域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我国区域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从整体上认识区域经济学的框架和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并能较为明确地区分区域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差异。同时,从区域经济的载体——经济区域着手,认真掌握经济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了解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主要流派。掌握经济区域的概念及特征,区分经济区域与经济区划的关系,认识我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把握我国经济区域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包括对区域、经济区划、经济区域等概念的掌握; 理论:对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认识;

应用:我国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国经济区域的特点,我国经济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难点

1. 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真正掌握; 2. 对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全理解; 3. 对经济区域的概念和特征的深刻把握;

4.对我国经济区域形成的背景、历程、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1.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区际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等。

3.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2)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4.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1)区域发展理论;(2)区际关系理论;(3)区域政策理论。

5.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2)新制度学派;(3)区域管理学派。

第二节 经济区域

1.区域:泛指地球表面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

2.经济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

2

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组成。

3.走出“经济区划”思想的局限 4.对“经济区域”研究的概括分析 经济区域的特征:(1)必须具备经济功能;(2)必须具备行政功能;(3)必须具备一定的地域结构;(4)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经济流。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区域

1.我国行政区域的客观基础

2.我国条件下省级行政经济区的历史必然

3.我国省级经济区域存在的客观基础:(1)地域规模与资源供给;(2)经济功能;(3)经济管理的功能,包括财权、经济事权和人事权等;(4)经济核心地;(5)网络与经济流。

4.我国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1)经济财富的运作与省级经济区;(2)经济财富的功能与省区产业结构的形成;(3)省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第四节 我国省级经济区形式的未来发展

1.我国省级经济区形成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区形式的未来变化:(1)省级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省区边界的模糊趋势;(2)经济核心地系统的发展与省级区形式的演变;(3)经济条带系统的发展与省级区形式的演变。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划。 2.基本理论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区域存在的客观基础;我国经济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等 六、主要参考书

1.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丁四保,王荣成,李秀敏等.区域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章 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三大基本理论,即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产业集聚理论,并熟悉三大理论在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后面各章从事区域分析和区域开发与规划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要求:了解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流派和主要思想。掌握三大理论的基本内涵,弄清三大理论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通过三大理论的学习,理解我国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3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包括对劳动地域分工、比较优势、经济增长周期、增长极、乘数原理、技术创新、产业集聚、集聚经济、网络化组织结构、新产业区、开发区及生态产业群落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与测度;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产业组织演化规律;新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经济增长波动与区域周期;新产业区的形成与我国“开发区”的实践

(二)教学难点

1. 对三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的真正掌握;

2. 从众多理论流派的介绍中把握住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主线”; 3. 正确运用三大理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学生中心发言、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1. 分工的概念:(1)自然分工:是指在早期的原始氏族社会阶段,人类以性别、年龄等为基础的原始分工;(2)社会分工:是指人类社会于自然分工之后以产品或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分工;(3)劳动地域分工: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按照地域进行的分工,即是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并与其他地域进行产品的交换,输出剩余产品,进口所需产品,这种一个地区为另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并通过交换活动互相满足所需的现象,即是劳动地域分工。

2. 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4)艾萨德的要素替代理论;(5)波斯勒的技术差距理论。

3. 地域分工的客观基础:(1)要素的空间不平衡分布是地域分工的必要条件;(2)劳动地域分工的直接动力是其经济利益。 4.劳动地域分工理论:(1)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2)扶持幼小产业理论;(3)协议分工学说;(4)新比较优势理论。

5.劳动地域分工程度的测度

6.分工与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1)分工与区域市场;(2)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3)分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4)分工的“不平等”与区域发展问题。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1. 区域经济的周期波动:(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察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2)现代经济增长周期理论

2.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1)资源禀赋;(2)资源配置能力;(3)区位条件;(4)外部环境

3.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1)区域增长极理论;(2)循环累积因果原理;(3)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

4.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3)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5.区域生命周期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2)技术生命周期;(3)经济增长波动周期

4

搜索更多关于: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的文档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e17s12asx77xpo57ww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