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文字材料写作与处理(一)
毕业5年了,从事行政工作也有4年的时间了,从小很喜欢文科,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领导信任和错爱,同志们的不吝赐教和悉心帮助,加之兴趣爱好所致,搞文字材料也一直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棒槌三年都成精”,爬了几年的格子,对于搞材料自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在这里,很愿意跟大家做个交流和探讨,不足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一、何为材料
这是个很傻的问题,但是仔细想想,你是否能立马给个准确的答案?我理解是,材料即公文,搞材料就是公文处理,公文是一种管理形式,它基于某种组织存在。那么什么是管理呢,举例吧,现场办公,是一种管理,且最有效,但是面很小,一个领导或者一个检查组、指导组到达一个地方的现场办公,往往有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会议是一种管理,大家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就某件事展开动员、布臵、总结、培训,但是时间、人员、地点局限性仍然存在;公文材料也是一种管理,它在一定范畴突破了现场和会议的局限,就某事进行思想、形式、内容的管理,那么这种特点就要求从事公文处理的人员有较高的水平和素质,这样,出来的公文材料才有较好的内容形式。
二、材料有哪些
又是很傻的问题,说实话,我这里的归纳总结的也不是很全面,仅限于我工作的乡镇一级的工作岗位。 一是领导讲话。这包含着,各种大会的工作报告,主要负责人在会议上的强调,会议主持词。
二是党政文件。这包含着红头文件(通知、决定、批复等),各种活动的实施意见、方案等。
三是宣传材料。这包含新闻通稿,解说词等。
三、材料怎么写
这个问题不傻,但是同样很难回答,讲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吧。
(一)领导讲话。
1、首先是大会的工作报告,凡是这类材料,往往非常严谨和复杂,先是小范围的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哦,不,其实在班子会议之前,报告的撰写人就应该已经拿出了一个报告的题目和框架,要定个题目振奋人心的题目,注意两点,一是要和当前的理论热点和主线呼应,举例吧,“又好又快”在06年之后用的很多,11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之后,你得加个“稳中求进”了。报告的框架嘛,三个部分或者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结上一年工作,或者上一届党政工作,比较经典的写法,总分总。
总—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的完成情况,最好写清楚,较上一年或者上一届的增减情况,用百分比体现,数据和分析用的越多,表明报告的越真实。
分—(1)注意层次感,还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平衡,发展是第一要义,民生是第一需求,稳定是第一责任,党建是第一保障,每个段落的篇幅要有个大概差不多。 (2)注意小标题的提法,这个没有固定的规矩,在不追求生拉硬套的前提下,还是要有点排比的。比方说,这一年,(X年来)我们坚持怎么样,着力怎么做,在什么什么上取得新突破;这一年,(X年来)我们坚持怎么样,着力怎么怎么做,在什么什么上谋求新出路;这一年,(X年来)我们坚持怎么样,着力怎么怎么做,在什么什么上开拓新进展;这一年,(X年来)我们坚持怎么样,着力怎么怎么做,在什么什么上做出新探索;
(3)总—谈点困难和不足,这是转折的地方,很重要!你情景代入一下,你是与会者,听一份报告,总结念了7、8张纸,山堆的数字啊,各种项目实施的情况,听起来倦态难免,这转折,谈问题的时候,也在网上摘抄的,老三条,什么思想不够解放,什么作风不够扎实,什么方法不够科学,严重影响报告的整体水平。那么你说,好吧,谈问题是吧,把自己说的
体无完肤,一文不值,是不是?那样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里费劲口舌说,其实笔者认为,这个谈困难与不足一个不足200字的段落真的很重要,有2点,一是因为准确的总结困难与不足,是对总结部分的最好呼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单位的工作,一年下来,一届下来,总有地方不如人意,总有缺失,有时候甚至是失误和教训,作为一份报告,客观的讲出来,无论从大局出发,还是从工作出发,还是从报告本身的成色出发,都是必要的。二是客观实在的说出困难与不足,为第二部分科学安排下年度或下一届党政工作,提供良好的现实依据。
第二部分是下一年度或者下一届工作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这是很宏观的部分。注意两点,一是指导思想,发展思路要呼应题目,与时俱进。二是预期目标要振奋人心,工作主线要思路清晰,给人以感官震撼。
第三部分是工作安排,这部分是灵魂部分,是最有含金量和最具体体现会议主旨的部分。讲四个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