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生法蓝宝石位错产生原因
2011-08-07 19:41
泡生法生长的蓝宝石晶体位错密度在7. 6 × 101 ~ 8. 0 × 102 cm - 2 范围内,在晶体顶部(放肩位置)密度较大,在等径部位密度相对较小. 泡生法生长的蓝宝石晶体中的位错形成原因为:
1) 从籽晶继承下来的位错:在籽晶中存在的位错,可以延伸到生长的晶体中,即为位错的继承作用. 籽晶中的位错包括籽晶本身的位错,在籽晶加工时由于应力作用而产生的位错和在引晶过程中受到热冲击而产生的位错.
2) 热弹性应力场中的位错成核与增殖:SAPMAC 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系统内热量输运来控制整个晶体的生长过程,为了保证晶体能够稳定地生长,热场设计必须要具有适当的轴向和径向温度梯度,即保证适当的相变过冷度和热量输运条件. 温度梯度的存在必然会使晶体内部产生热应力,如果热应力值超过晶体材料的临界应力,位错将成核、增殖和延伸.
3) 渗透力作用下的位错成核与增殖:在高温下蓝宝石晶体的空位浓度很高,随着温度的下降,点缺陷的平衡浓度按指数律迅速下降. 如果晶体中没有足够的点缺陷尾闾,或是降温速率太快,就在晶体内形成过饱和点空位. 过饱和的点空位有聚集成片以降低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趋势. 当晶体中的空位片足够大时,两边晶体塌陷下来,在周围形成位错环.
4) 在SAPMAC法生长大尺寸蓝宝石晶体过程中,固液界面浸没于熔体之中,各晶面受到的约束比较松弛,外界的轻微热波动或机械波动都会引起结晶过程中原子的错误排列,造成晶格畸变,形成位错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