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潜水艇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的轻重来改变沉浮。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7.钢铁制造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漂浮在水面的。
1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3.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死海淹不死人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5.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6.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7.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8.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9.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20.阿基米德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第二单元《热》
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可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和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身体,起到保暖的作用。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在装满水的试管口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会鼓起来。 4.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1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7.许多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8.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比水更快、更明显。
9.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运动有关。
10.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2.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3.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4.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4℃以下的水。
1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16.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7.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9.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20.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用太阳、光影来计时。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发生变化。“日晷”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7.在滴漏实验中,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8.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2
10.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1.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5.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6.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它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9.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10.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
11.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14.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19.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3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实验一:同种材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课本页码】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页 【实验名称】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2、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器材】 : 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水、水槽、透明胶 【实验步骤】
1、预测整块橡皮和整个苹果在水中的沉浮,放入水中观察。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切成1/2、1/4、1/8、更小,预测沉浮后放入水中观察。 3、预测一个回形针和一块小木块在水中的沉浮,放入水中观察。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几块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后放入水中观察。 5、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一】 预测 结果 预测 结果 我的发现
【实验记录二】
预测 结果 我的发现 1个回形针 2个回形针 4个回形针 1块小木块 2块小木块 4块小木块 整块橡皮 整个苹果 1/2块橡皮 1/2个苹果 1/4块橡皮 1/4个苹果 1/8块橡皮 1/8个苹果 更小块橡皮 更小块苹果 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实验结论】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