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向接近饱和的故选:B。
11. (2019?河北)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溶液中加入
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从从零开始,故D错误。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故选C。
12.(2019?呼和浩特)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 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2g<m<40g 。
9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m的取值范围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解答】解:(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故答案为:>; (2)m的取值范围2g<m<40g;故答案为:2g<m<40g;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故答案为: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