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六章 空调风系统
§6.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
本设计室内温湿度参数冬季供暖18℃,φ=40%;夏季空调26℃,φ=50%,房间送风高度不大于2.8米,设计的空调系统为舒适性空调,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2]表11.9-1中所示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本设计各房间气流组织选择侧送侧回送风方式。
§6.2风口的布置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送风口根据送风管尺寸新风量和风机盘管风量之和选择合适的双层百叶送风口(45度角),同时也要考虑送风距离、送风速度的影响。新风送风口选择双层百叶风口。 §6.2.1新风入口注意事项
1.新风进口位置:本系统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因此只须考虑风机盘管机组配置合理;布置时应尽量使排风口与进风口远离,进风口应尽量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为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尘,进风口底部应距地面不宜低于2m。
2.新风口其他要求:进风口应设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百叶窗应采用固定的百叶窗,在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的百叶窗。 §6.2.2风道的布置和制作要求
1.风管应注意布置整齐,美观和便于维修、测试,应与其他管道统一考虑,要防止冷热源管道之间的不利影响,设计时应考虑各管道的装拆方便。
图6-1 风管底齐式
图6-2 风管顶齐式
风管可以采用图6-1所示底齐式,或者使用如图6-2所示顶齐式,本设计
25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由于存在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叠加,故新、排风管均采用第一种底齐式,在叠加出新、排风管道之间距离应至少相距100mm,便于新风风管的安装。
由于风管处于室内,所以新风管外层应包25mm保温层即可,以防止经新风机处理后的新风吸收外界热量升温。
2.风管布置应尽量减少局部阻力:
(1)风管的渐缩管,其锥度≤30°;渐扩管,其锥度≤20°。
(2)弯头曲率半径R,圆形风管Φ=80-220,R≥1.5D;Φ=240-800,R=1-1.5D,Φ>850,R=D。矩形风管弯头采用内、外弧形弯头,其曲率半径为风管弯曲平面侧风管边长的1.5倍,采用内弧形或内斜线形弯头,其弯曲平面侧边长等于或大于500mm时,应在在弯头内加导流叶片。弯头尺寸和弧度应正确,不得扭斜,导流叶片铆接牢固。
(3)连接软管:
与送风散流器相连采用保温软管,最大长度不超过2m。 (4)风管上的可拆卸口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
3.风管法兰间应放置具有弹性的垫片,如海绵橡胶、橡皮等,以防止漏风,风管与风管之间不应有看得见的孔洞。
4.风管涂漆。本系统设计时选用镀锌薄板钢板,可以不涂漆,但咬口损坏处要涂漆,施工时已发现锈蚀时要涂漆。 §6.2.3新、排风口的防雨百叶尺寸的确定
新风百叶处的面风速≤2m/s
排风百叶处的风速应控制在v≤4.0m/s范围内,不宜过高。
G?A?v?3600(m3/h)
(6-1)
其中:
G——端面风量,m3/h;
A——端面面积,若为防雨百叶则为其有效面积,m2; 计算举例:回流风机EF-101的排风风量G=1000m3/h。 由式(6-1)可知:A有效?面积:A
有效
1000G==0.06944m2为防雨百叶的有效
v?36004?3600=0.7A
实际
,故实际面积A=0.6944/0.7=0.0992m2;
其防雨百叶取300×300。
26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具体新排风风口尺寸详见图纸:风管布置平面图。 §6.2.4风管阀门的选择
1.新、排风口处应按放有(手动)风量调节阀:
(1)当矩形风管长边宽度<320 mm或为圆形风管时,采用蝶阀; (2)当矩形风管长边宽度≥320mm时,选用对开式多叶调节阀; (3)对于新风风送风管可以安放在风管支管末端,对于排风风管其末端连接排风口为圆管软管连接,故可以安放于靠近矩形风管和圆形软风管连接处的硬质圆形风管处。
2.新风机组进气口应设有电动风阀和止逆阀:
(1)电动风阀设于新风机入口前,与新风机联动,作用在于当冬季新风机内盘管温度低于保护温度而导致停机时可以联动闭合风管。 (2)止逆阀的作用:防止气流倒流,类似于水系统中的单向阀。 §6.2.5送风口的布置原则
由于为办公建筑,送风风口选用方形散流器。 散流器布置原则:
1.布置时应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得有障碍物(如柱)。 2.一般按照对称布置或梅花型布置。
3.每个圆形或方形散流器所服务的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如果散流器服务区的长宽比大于1.25时,宜选用矩形散流器。
本次设计散流器采用对称布置,考虑到美观应与房间的气流组织分布均匀,散流器在布置时,应尽量与灯保持同向布置且距灯外缘200mm的距离。
§6.3 风口的选择
整幢办公楼建筑采用散流器送风。散流器喉部接圆形软管,其长度不应超过2m,风口的喉部尺寸由风管的尺寸决定,即由每个风机盘管的送风风量来确定散流器的具体尺寸。
考虑到本设计为办公用中央空调故,出风口风速不应过大,应<3m/s。 为便于风口尺寸的确定,故初设出风口风速v=2.5m/s。 由式(6-1)可知:
27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A= G/(v?3600)(m2)
以房间2F-206为例:
(6-2)
其换气次数为N=8次/h,房间面积为56m2,吊顶下高度为2.8m。 故,G总=8×56×2.8=1254.4≈1255m3/h,风口布置为四送、三回、一排,平均每个送风口的风量G=1255/4=313.75≈315m3/h;A=0.035m2。
且A=πR2;所以R=100mm即,Φ=200mm,故应选择喉部尺寸为Φ=200mm的散流器
其余计算方法如此,详见风管平面图送风风管尺寸标注。
为了便于安装及美观,故所有的送风风口均采用面部尺寸为600×600的风口。
§6.4 新风管的设计计算
经计算得新风管的结构如图6-4所示
表6-1 1F西区新风管管径:
管段 风量(m3/h) 矩形风管尺寸a×b 风速(m/s) 1—2 425 200×200 0.58 2—3 840 320×250 2.083 3—4 1390 400×250 2.083 4—5 2435 500×250 2.083 5—6 3435 800×250 2.6 a
b
图6-4 一层建筑西区、东区新风风管布置图(上西右下东) a-西区新风管道,b-东区新风管道
表6-2 1F东区新风管管径:
管段 风量(m3/h) 1—2 840 2—3 1640 3—4 2962.5 4—5 4285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