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1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数学科质量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4 12:3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模型—拓展提升想象”的模式。同时在试题素材的选取中也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如:第10题为理论联系实际,以“网球运动”为背景建构试题,着重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设置为选择题,解法简练,学生在轻松作答的同时,再次体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第12题以“海西建设,漳州先行”为背景,着重考查科学记数方法,设置在填空题,解法简练,学生在解答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体会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感受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同时从中感受到“漳州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萌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第20题设置为考生动手操作题,由构成2002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弦图”的四个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图案,进行图形变换,完成两幅形式不同的对称图案设计,寓意深刻,着重考查对称变换等知识,体现了数学对称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中的数学之美”。第21题以我市在创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教育系统进行的“学生文明礼仪测试”为背景出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解题热情,着重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统计方法,学生在解答时, 不知不觉中让自己去感受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需求,增强了社会文明教育的责任感。第22题以当前各校数学学科开展的“三个一工程”活动和“课题学习”为题材,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背景,以“课题研究报告记录内容”为题干进行展示,题型设计形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着重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4题以“漳州市出口贸易总值”为背景,着重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漳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参与预测2011年出口总值,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观,彰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关注对数学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创新、开放,体现试题的公平性(如第10、18、19、20、22、23、24、25、26)。多数试题可以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类试题能关注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更能充分发挥自己水平的解答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如:第18、19、20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组的解法和解集的表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图形变换的应用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设置题干,再进行解题和推理证明和图案设计,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第22、24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它以学生学习生活——课题学习和家乡地域经济发展为背景,情境设置、信息来源对城乡学生来说是公平的, 试题着重考查了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

3.注重中考对初高中衔接的导向作用.初高中衔接除对知识的衔接,更注重的是对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中考试卷对初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平时的教学都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本份试卷力求从知识和思想方法角度引导初高中衔接。第25题是一道空间与图形的几何综合题,把它设置在坐标系中进行考查,目的在于既考查学生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解析法,它把图形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点的坐标,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又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和缜密思维能力,并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路径。本试题集合了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方程思想等高中数学学习必需的重要解题思想方法,此类试题有利于初高中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衔接,为学生后续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26题也是一样,在上面已经有所表述,在此就不作重复了。

4.巧设选拔性试题。第25题(3)小题突出了对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第26题(2)、(3)小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变化思想等的掌握,又考察学生巧妙运用待定系数法、公式法、配方法、图形变换等方法的掌握情况,以上两道试题编制体现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全题各分3小题,各小

题之间承接性明显,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难度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在考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核心知识整合的同时,也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特别是第26题⑶小题是通过直线的移动引发四边形面积变化的问题,是考查学生在动态数学背景下,利用质点不同运动阶段探究四边形面积的最值问题,综合程度高,难度大,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区分度明显。这两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观察、猜想、验证、推导,问题的设置自然、巧妙,同时难中有易,解题方法展现多样性,学生都能各得其所,能较好地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 五、试卷改进 加强阅读理解、探究性试题以及具有课题学习性质的题型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尝试考察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今后措施

加强试题研究和探讨,关注课改和教学,不断改进方法,积累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提升命题水平。 七、答卷分析

11题:写成?x?2?、?x?2??x?2?、?x?2??x?2?、?x?4??x?4?的较多,平方差公式

2不过关;

12题:写成1.4?1011、1.407?1011、1.4007?1012、14007?107的较多,审题不够细心或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没掌握好; 13题:、得分率较高,但答案是

35或

23的也不少;

14题:两圆的位置关系概念不清或用自己的语言,如:“重叠”、“相叠一部分”等,或写错别字,如:“相变”、“相角”等;

15题:没有掌握扇形面积计算公式,或结果没有化简,如:“?”写成“元”;

16题:大部分能表示出规律,但没有把代数式化到最简,如:4?3?n?1?。 教学建议:

应强调书写规范,该有括号的,该化到最简的要注意; 应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不错看或漏看数字或条件; 应强调常用公式的重要性,要牢记并会套用。

017题:?3,得分率高,(2?1), ?(?1502?、

2253?,还有个别把

12)?1出错率较高,有部分学生三个均算对,但

3+1-2算错,相当可惜.

18题:部分学生不等式组抄错,

2x?4,x?3?0,有一小部分学生得

x?2,x?3或x??3, 2x?x?1,有较多同学解错,有部分学生两个不等式均解对,但

忘了写出最后不等式组的解集,或不等式组的解集写错,x?2,且x??1,得x??1,还

有部分同学写成如??x?2?x?3,画数轴时,空心,实心画得不分明,让改卷老师很难给分,有

的学生空心,实心混淆,该画空心时,他画实心,而且画得很清楚,有一小部分学生方向混淆,如2?x?3,他画出来没有公共部分,即画成x?2,x?3,有部分学生画数轴多了箭头。

教学建议:

负指数幂的相关计算要加强,学生不等号方向判断容易混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要讲透,如何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方法要理解透,以至能熟练判断。画数轴时,空心,实心,方向要经常强调。同时答题规范要加强

19题:从学生答题情况上来看推理过程不够严谨,部分学生出现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错误如:AAA、ASS等;另一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楚、添加多个条件、书写不规范、书写错误如:AC写成AG的现象;还有部分同学到现在边与角混为一体。证明过程中逻辑推理混乱,部分考生思路无章法或繁琐,明明三个条件已经可以充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如AAS),但还要转化到ASA去证明,体现学生思路的狭隘和不清楚。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强调一些必要的证明格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逻辑关系,形成较为严谨的推理过程,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全等证明方法的印象,防止出现AAA、AAS等错误的判别方法;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是初中数学大纲要求要掌握的、作为今后的几何证明的基础,务必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各种判断方法,以达到解题的最佳效果。

第20题:,学生的答题情况不错,根据试题的要求,学生设计的图案多种多样,有的很漂亮,也很有创造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和一些错误。主要如下: 1、 没有严格按直尺作图;

2、 有的考生将设计的图形全部涂黑,导致看不出原来的四个直角三角形;

3、 有的考生画蛇添足,多画出一些线段;

4、 所画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没有按图中所给的2:4的比例。出现2:5,3:4,2:3等; 5、 设计后的图案中没有体现四个直角三角形,如菱形漏画对角线等;

6、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对称中心不在同一点或四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两个成轴对称,两个成

中心对称或者可通过平移而得到; 第21题:学生的答题情况不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条形统计图没有严格用直尺作图,部分考生上面的横线没画;

2、 扇形统计图中的30%有部分考生漏做,有部分考生只写30或写成300; 3、 补充条形统计图时,优秀人数50%,即60人所画的位置不对;

4、 第2,3小题中达标成绩是“一般”和“优秀”即50%+30%=80%,而有部分考生把它

算成50%+20%=70%而导致出错; 5、 第3小题中960人有部分考生列式对而计算出错,但电脑评分只能给0分或2分,最终只能给0分; 教学建议

1、 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导致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建议老师在复习时要

注意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熟练掌握数学的概念和定理; 2、 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对于一些稍长的题目,培养学生如何去抓住题目

的关键点,去判断出题目中出现的一些干扰因素,如何对重要的条件进行句画,摘抄等,使长题目变简单,容易理解;

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规范性教学;如作图规范,书写规范,表达规范。

第22题:考生答题呈现出多样化。解题方法除参考答案给出的解法一、二及评分细则中的解法达八种之多,部分考生审题不到位,只求AB的长忘了加上目高1.6米;题目要求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但还有相当多考生在得到11.8以后没有正确约为“12”。部分考生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掌握不牢。存在记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能力差。如:

63?1.6?7.63,63?7.7(即63?6?3?7.7),由

AB18?33得AB?1.02等。

部分学生在说明△ADC为等腰三角形中过于简单甚至直接说是等腰三角形,此外部分答题中不规范的数学表达或错别字。如距形,x300tan-x600tan?12;三角函数的表示ton,tam,

stn60,tin30,Tan30等错误。

000教学建议:

1、加强概念教学,注意让学生辨析三角函数的概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记忆以及有效数字等,对函数的符号表示要清楚;

2、教师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作图语言描述、规范作图,强化几何逻辑推理的训练,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23题:1、数学语言不简洁,如个别学生还不能运用合适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只能用文字语言表达。书写不够规范,如用三个字母表示角,很容易写错,还有的不写符号“∠”,不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全等的字母不对应等。

3、阅读理解能力差,解决问题不能抓主要矛盾,第一题的得分较低;甚至出现推理错误:如弧AC=弧CD得出∠AOC=∠BOD或AC=BD。 4、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数学定义、定理、性质不能正确理解应用

5、只有少数学生解法合理简洁,大部分学生证明思路繁杂,思维混乱,推理不严谨、跳步等。

6、思路多,方法多,入口宽,但是,用参考标准给出的方法的考生较少。 教学建议

1、在概念的教学,定理、性质的提出、证明、应用过程要循序渐进,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打好基础。圆的教学在九年级上,教学时间比较仓促,学生感到比较难,从心理上不自信。

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学生的示范作用强调训练书写的规范的重要性、合理性,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提倡大胆猜想,严格论证,落笔有据。

3、建议教学中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聚合思维训练,多进行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练习比较,通过鉴别,简化思路,优化思路。

4、建议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三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能力,在应用中让他们体会符号语言的优势。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规范的书写能力。 第24题:

1、计算不认真,失误大。例:①(1?x)?应该为76.005;③50.67?(1?50%)?75.00512294得1?x?32,漏了?;②

?20%应该为50%;等等;

2011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数学科质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f17v00njm1wxgu8k8be9y6ym8c7oz00mr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