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
1.体育环境的概念 体育环境包括体育的社会环境、体育的自然环境和体育的人工环境。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体育锻炼中活动的主体。依据一定的锻炼目的和各自的价值判断,人们经常选择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和组织方式,达到使自己(个体或群体)的身体运动起来的目的,从而更深层次的满足自身的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同时,也使作为客体的自身机能随之而来的发生一些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不仅与其自身发生联系,同时还和周围的物质世界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联系,例如从家庭、观众、社区到社会,从地理环境到气象变化,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不同的运动器材和场地设备等等,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整个体育锻炼过程。而正是这些因素相互配合,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环境。虽然,它们并不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构成因素,却对整个体育过程尤其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2.体育锻炼行为的内涵
当今社会,体育已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体育行为也有了比较宽泛的内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称之为体育行为。根据行为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体育学习行为、体育锻炼行为、体育管理行为等。其中,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强身健体、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体育锻炼行为即指体育锻炼者在内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以增进和丰富生活为目的,体现主体意愿的行动过程。 3.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
第 1 页
影响学生体育情绪和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场地建设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两个方面;而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内容、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大学生体育比赛和体育表演的欣赏能力。只要内外两个因素都得到重视和提高,对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形成良好健康的体育行为都大有好处。
心理学研究证明,运动与情绪和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运动效果。所以,要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热情,使其情绪和行为联系起来。只有让其情绪受到体育锻炼的良好引导,不断重视并把体育学习当做一种乐趣,自然就容易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这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过冲中,首先培养大学生拥有“快乐体育”的概念。快乐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主观情绪体验直接反映了体育学习的社会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和投入的意愿。 总之,情绪是影响体育学习行为主体因素中一个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变量,情绪体验不仅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心智努力趋向,而且直接制约着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价值取向与动力水平。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体育环境,实行情绪引导,推崇快乐体育的做法对大学生正确体育行为的产生与培养也至关重要。 4.对策及建议
4.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与意识
体育锻炼观念意识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与价值观取向的直接体现,正确的观念能指导大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学校应该组织学
第 2 页
生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观看一些体育赛事、参加与体育相关的娱乐或者竞技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激发并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还可以借助校报、广播甚至媒体,加强体育健身的舆论宣传,普及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对个人健康、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校园内树立或倡导一种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运动休闲方式。 4.2加强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建设
学校体育设施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体育运动场地过小、器材较少、体育师资跟不上的问题日益显现,这些都制约着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合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尽量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之下,优化整合、更新学校的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施。争取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和外部环境,以最大化地满足各个层次、爱好各异的学生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 结语
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和意识是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最为有效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最终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形成一种正确、科学、合理的体育行为和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希望和后备力量,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紧紧围绕当前的体育环境加大教学课程设置改革,重视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第 3 页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第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