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自20世纪90年代,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C.种植利润高
B.种植成本低 D.市场需求大
2.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段(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解析:第1题,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充足,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其他地区西瓜还没上市,属于反季节销售,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利润高。海南岛人口较少,本地的市场较小,D选项是错误的。第2题,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 答案:1.C 2.D
(2017届云南质检)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出口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因类型丰富而远销新加坡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读图,完成3~4题。
3.云南省蔬菜品种丰富,是得益于自然条件的( ) A.气温较高 C.降水较丰沛
B.地形起伏大 D.土壤较肥沃
4.每年春节前,新加坡超市里的蔬菜三分之一来自云南,一半来自泰国和越南。与云南相比,泰国和越南抢占新加坡蔬菜市场的优势是( )
A.劳动力廉价 C.品种众多
B.热量充足 D.运输成本低
解析:第3题,云南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区面积广大,差异明显,形成众多小气候区域,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的品种多。第4题,从图中可知,泰国和越南距新加坡较近,运输费用较低。其他三个方面越南和泰国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答案:3.B 4.D
(2017届湖北名校联考)葡萄避雨栽培,是在葡萄的生长季节,在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该技术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栽培技术。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省区种植葡萄,可能采取这种技术的是( ) A.福建 C.辽宁
B.西藏 D.新疆
6.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优势有( ) ①降低栽培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
②提高栽培园中的气温,为葡萄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 ③不利于病菌繁殖,从而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 ④改变光照条件和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第5题,材料中提到的技术是葡萄避雨栽培,所以在降水较多的地方可以发挥此技术的优势。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福建的降水量最多,因此A项正确。第6题,材料中提到“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由此可以确定①的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该技术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栽培技术”,由此可以确定③的说法正确。 答案:5.A 6.D
(2017届武汉调研)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
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右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回答7~9题。 7.与甲地相比,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北部增量快于南部 B.重心以向东部移动为主 C.甲地东部增量快于西部 D.甲地南部增量为负值
8.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距离 C.政府决策
B.资源禀赋 D.粮食单产
9.该时期我国草食家畜养殖数量、重心的变化表明( ) A.缓解了北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压力 B.为我国温室气体的减排做出了贡献 C.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增产潜力大 D.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能力接近极限
解析:第7题,图示重心总体上由甲地向北移动,说明北部增量快于南部,故A项正确。同时重心总体上有向西部移动的趋势,说明西部增量快于东部,则B、C项错误。由材料“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说明D项错误。第8题,草食家畜养殖依赖于草料资源,故该类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草类资源,即B项正确。第9题,重心向西北移动,表明西北部比重增大、南部比重下降,我国南部自然条件优于北部,现在比重较低,说明南部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故C项正确。北部比重增大,会给北部草场带来更大的压力,故A项错误。由图看不出北部是否接近极限,故D项错误。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因动物呼吸作用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B项错误。 答案:7.A 8.B 9.C
(2017届湖北七市州联考)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重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茶树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利于氨基酸积累,形成嫩、鲜、爽的茶质,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读图,完成10~12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