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4:12: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要】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具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家庭是老年人援助系统的核心。日本老年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的,战后的相关法律也鼓励人们进行家庭养老。但是随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进展,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传统;养老;家庭;社会 一 日本传统体制下的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在日本具有悠久的社会文化根源。二战结束以前,“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家庭是老年人资源、援助系统的核心,老年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的。日本的“家”不仅仅代表一个现实中的家庭,而且是一家过去和现在的总和,是一种制度。在父权制直系家庭,实行长子继承制,由长子继承家业,继承人婚后仍与父母同居、形成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在“家”制度之下,“家”从上一代传向下一代,永远持续,长子夫妇的义务就是要与老年人父母同住,形成一个共同的家庭。与父母同住的子女是家督的继承者,也因此而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长子必须要与父母同住,供奉祖先,生育子孙。孝顺这种意识形态作为生活规范深入人心,养老的伦理观念牢固地生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支撑着战前日本由家庭赡养老年人的赡养

方式。

二战以后,日本制定了新宪法,1947年颁布了经过大幅度修改的民法,废除了专制的家长权和长子优先继承权,强调夫妻双方在婚姻、继承等问题上的平等。“家”制度由此而崩溃。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国民的自立,主张建立“日本型福利社会”。在日本,对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一般都是以家庭或亲属的护理为前提,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的服务等仅是一种补充。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当中,许多内容都把家庭和家庭的赡养关系作为前提条件。一种是强制家庭和亲属进行赡养的法律,如《生活保护法》、《老年人福利法》、《儿童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残疾人福利法》等都有明确记载。另一种是在家庭或亲属之间已经形成赡养关系时在制度上给予承认的法律,如《国民养老金法》、《厚生养老金法》、《健康保险法》等都有有关条文。重视家庭的作用,发挥家庭的福利功能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 二 影响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因素

日本经过战后近60年的发展,走过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传统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来自个方面 的影响。

第一,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化。从家庭类型结构上看,一是核心家庭和单身家庭的增加;二是扩大家庭、联合家庭减少。根据日本总务厅“国情调查”报告公布的数字,战后,日本的核心家庭和单身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战后日本家庭的最大变化就是核心家庭化。从家庭形态上看,核心家庭化就是子夫妇(特别是长子夫妇)与父母同住的直系家庭减少,而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增加。核心家庭化导致了日本家庭同住比率的下降和家庭分住比率的上升。家庭平均规模的缩小和完全核心家庭的增多导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 在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三世同堂家庭”的比例下降,单身家庭和夫妻家庭的比例增加。家庭人口结构变动限制了家庭赡养职能,代际关系的减少加强了社会养老职能。社会发展导致了两代之间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差异在扩大,老少两代分居日益普遍。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结构日益单一化。“三代同堂”家庭已经不多,“四世同堂”家庭更为罕见。现在家庭平均人口仍在下降,使得家庭中的给予老年人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功能有所减弱。在传统家庭模式中,家庭成员关系的主轴是父子关系,而在现代家庭中,主轴正转为夫妻关系,和父母的关系松弛了。家庭养老是代际经济交换在家庭内部进行和完成的体现,而现代工业社会的代际交换却突破了家庭界限,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第二,人口老化的迅速增长,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并重。日本总务省于2002年9月发表的日本老龄人口预测推算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9月,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362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占总人口的18.5%,超过老年人口比例达18.2%的意大利,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其结果是,一方面是随着老年人绝对数目的增加和所占比例的提高,社会保障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势必加重了家庭养老的负担,家庭所承担的赡养老年人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第三,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是出于下述因素的影响:一是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作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人士”的角色和“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这些变化影响到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精神慰藉功能和日常照料功能的弱化在许多家庭出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经济活动本身带来的风险增多,使家庭保障力不从心。生产和生活的日益社会化,使家庭及其成员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这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及其保障功能所不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日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出现了瓦解和分化的趋势,生育率下降导致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

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子女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现代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家庭生命周期进入空巢阶段,身边无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名存实亡。即使在两代人、三代人同住的条件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也在削弱。

搜索更多关于: 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 的文档
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f7xz7ikeb8c83g0eol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