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作者:蔡艺君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6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利用教材仿写,活用教材续写;以此山之石攻他山之玉:巧用教材缩写,运用教材改写。 关键词: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对比,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它们的共同特点、共同原理、共同规律,然后运用这些特点、原理、规律指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达到“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 1.利用教材仿写
小学习作的“根”在阅读,精彩的篇章优美、动人、有吸引力,很值得学生咀嚼、模仿。仿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语言水平的必经之路。
例如,《燕子》一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作者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展现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当然,在教学中的训练点很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及过渡、照应、总述句、抒情联想等都可做教学中随机习作的仿写训练。这样天长日久,随着仿写“点”的积累,便形成了“面”,于是学生在习作中也就有话可说了。 2.活用教材续写
想象是作文翅膀,对所学课文进行续写,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方法。 例如,《小摄影师》一课以高尔基的一句话“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结尾,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小男孩回去以后怎么样?他会不会再来?答案充满着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课文的结尾。无可置疑,不同个性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尾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