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干者运筹计划。没有实干者的团队会显得比较乱,因为实干者的计划性很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好的创意还需要靠实际行动去实践。而且实干者在企业人力资源中应该占较大的比例,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没有执行就没有竞争力。只有通过实干者的踏实努力的工作,美好的远景才会变成现实,团队的目标才能实现。
(3)凝聚者润滑调节各种关系。没有凝聚者的团队的人际关系会比较紧张,冲突的情形会更多一些,团队目标完成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团队的寿命也将缩短。
(4)信息者提供支持的武器。没有信息者的团队会比较封闭,因为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事。当今社会,信息是企业发展必备的重要资源之一。世界是开放的系统,创业团队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外界的信息交流企业就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小团体。而且,当代创业团队的成功更需要正确的、及时的信息。
(5)协调者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没有协调者的团队领导力会削弱,因为协调者除了要有权力性的领导力以外,更要有一种个性的引召力来帮助领导树立个人影响力。从某个角度说管理就是协调。各种背景的创业者凝聚在一起,经常会出现各种分歧和争执,这就需要协调者来调节。
(6)推进者促进决策的实施,没有推进者效率就不高。推进者是创业团队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
(7)监督者监督决策实施的过程。没有监督者的团队会大起大落,做得好就大起,做得不好也没有人去挑剌,这样就会大落。监督者是创业团队健康成长的鞭策者。
(8)完美者注重细节,强调高标准。没有完美者的团队的线条会显得比较粗,因为完美者更注重的是品质、标准。但在创业初期,不能过于追求完美;在企业的逐渐成长过程中,完美者要迅速地发挥作用,完善企业中的缺陷,为做大做强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管理界提出的“细节决定成功”观点,进一步说明完美者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专家则为团队提供一些指导。没有专家企业的业务就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
2.团队角色搭配
团队当中有不同的角色,角色和角色间配合的时候,也会存在着若干问题,在角色搭配的时候需要加以注意。
(1)创新者碰到协调者的上司,这时他们间的关系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协调者善于整合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去达成目标;但如果创新者碰到实干者的上司往往就会不太理想,因为实干者喜欢按计划做事,不喜欢变化。
15
(2)作为同事,创新者和凝聚者之间不会有问题,因为凝聚者擅长协调人际关系;但如果一个创新者碰到另一个创新者同事,这时两人会围绕着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展开争议,内耗也就可能出现。
(3)创新者的领导,如果碰到一个实干者的下属会很高兴,因为有人在把他具体的工作细节往前推,正好是一种互补;但要碰到一个推进者的下属,他们间的矛盾可能就会激化。 (4)两个完美者在一起,可能作为上司的完美者并不欣赏作为下属的完美者,因为完美者永远觉得自己的标准是最高的,很难接受别人的标准;但完美者如果碰到实干者同事,往往彼此间很欣赏;如果碰到一个信息者的上司,下属与他就会有一些冲突,因为信息者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接受很快,而完美者主张只有120%的把握才去做,他们围绕着要不要采取新的方式和方法存在一些疑问。类似的不同团队成员之间还会有很多配合关系,也都需要一一了解。
在了解不同的角色对于团队的贡献以及各种角色的配合关系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人才,通过不同角色的组合来达到团队的完整。并且由于团队中的每个角色都是优点和缺点相伴相生,领导者要学会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充分尊重角色差异,发挥成员的个性特征,找到与角色特征相契合的工作,使整个团队和谐,达到优势互补。优势互补是团队搭建的根基。团队竞争是创业企业赖以战胜大企业的主要法宝。大企业可以聘用非常好的职业经理人,而在创业之初创业企业则只能通过团队精神在人力资源上超过大企业。所以,寻找到好的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是创业成功一半的保证。当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最专业的事就要交给最专业的人去做,胜算才会更大;也只有优势互补的团队才能充分发挥其组合潜能,也肯定优于个人创业的单打独斗。
在一个创业团队中,成员的知识结构越合理,创业的成功性越大。纯粹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公司容易形成技术为主、产品为导向的情况,从而使产品的研发与市场脱节;全部是由市场和销售人员组成的创业团队缺乏对技术的领悟力和敏感性,也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创业团队的成员选择上,必须充分注意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管理、市场、销售等,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
三、创业团队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不同的创业者在共同的创业远景鼓舞下,形成了创业团队。搭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对任何创业者而言,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创业团队沿着共同目标,求同存异,最后实现团队远景的组织保证。团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知己知彼
16
有些创业者认为,绝大多数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很少,一般是三四人,多的也不过十来人,如此少的团队成员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在是“小儿科”,因为人数太少,几乎每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觉得能够轻易驾驭。但实际上,这个创业团队成员虽少,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团队中具备领导特质的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团队成员在内心有不服管的信念。因此,我们对创业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不能抱以轻视的态度。
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应该相互非常熟悉,知根知底。《孙子兵法》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创业团队中,团队成员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同时对其他成员的长处和短处也一清二楚,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团队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不熟悉而造成的各种矛盾、纠纷,迅速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团队成员的熟悉更有利于成员之间工作的合理分配,最大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现在,国内许多大学生选择创业,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也多是同学、朋友、校友,但还是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虽然都是他的“熟人”,但是他的那些“熟人”之间是缺乏交流、沟通的,说到底,团队成员还是相互陌生的。
2.有胜任的带头人
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中,经常谈论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在创业团队中,带头人作用更加重要。带头人正如大海航行中巨轮的舵手,指引着创业团队的方向。 创业团队中必须有可以胜任的领导者,而这种领导者,并不是单单靠资金、技术、专利来决定的,也不是谁提出什么好的点子谁就当头。这种带头人是团队成员在多年同窗、共事过程中发自内心认可的,应该在创业团队中有巨大的、无形的影响力,能够有一呼百应的气势和号召力的领导者。
许多创业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亡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创业团队的带头人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而领导者的作用,就是“决定一切”!
许多年轻人雄心勃勃,冀望一日升天,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但是他们不一定是胜任的创业团队带头人,他们最多只是起到了一种“先锋”示范作用。
3.有正确的理念
要坚信组织能够健康发展下去,相信创业团队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失败,尤其不要用那些“经典”的理论“只能共苦,不能共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等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要坚信团队的事业一定成功。
4.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17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初创业时就把该说的话说到,该立的字据一定要立到,不要碍于情面。把最基本的责、权、利说得明白透彻,尤其股权、利益分配更要讲清楚,包括增资、扩股、融资、撤资、人事安排及解散等。这样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才不会出现因利益、股权等的分配分歧产生团队之间的矛盾,导致创业团队的分散。
第三节 创业团队的组建
一、组建创业团队的基本条件
组建一个健康、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团队理念
1.凝聚力
拥有正确团队理念的成员相信他们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团队工作,即作为一个团队而不是靠个别的“英雄”工作,每个人的工作相互依赖和支持,依靠事业成功来激励每个人。
2.诚实正直
这是有利于顾客、公司和价值创造的行为准则。它排斥纯粹的实用主义或利己主义,拒绝狭隘的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
3.为长远着想
拥有正确团队理念的成员相信他们正在为企业的长远利益工作,正在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是把企业当作是一个快速致富的工具。没有人打算现在加入进来,而在困境出现之前或出现时退出而获利,他们追求的是最终的资本回报及带来的成就感,而不是当前的收入水平、地位和待遇。
4.承诺价值创造
即拥有正确团队理念的成员承诺为了每个人而使“蛋糕”更大,包括为顾客增加价值,使供应商随着团队成功而获益,为团队的所有支持者和各种利益相关者谋利。
(二)确立明确的团队发展目标
目标在团队组建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如果一个人看清了团队的未来发展目标,并认为随着团队目标的实现,自己可以从中分享到很多的利益,那么他就会把这个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讲,共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