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作者:陈桂娜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2期
孔子曰:“少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道路。俗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好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的时期,也就是说,幼儿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幼儿培养良好习惯尤其重要。这些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例如勤奋专注、认真仔细、持之以恒、积极向上、严于自律等等,都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幼儿园老师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都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父母和老师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父母和老师都需要引导教育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在家里,父母要告诉幼儿,什么习惯是对的,什么习惯是错误的。比如,父母可以通过和幼儿一起看绘本,讲故事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好习惯。有一本绘本叫《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就是说鳄鱼蛀牙了必须看牙医的故事,幼儿看了,就懂得刷牙这个习惯的重要性,知道不刷牙就容易蛀牙就得看医生治疗之类。而在幼儿园,老师也是可以通过唱儿歌,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的形式去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比如,儿歌“叭叭叭,汽车开来啦,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快快走……”可以让幼儿知道如何安全过马路,如果不遵守规则就可能有危险。
第二,父母和老师需要制定有效的行为规范。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家里和幼儿园都得明确一些行为标准,让幼儿知道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对于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清晰地告诉他行为规范的细节。比如,要让幼儿养成会收纳,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家长和老师们要清晰地告诉他们:不同的物件都有自己的存放空间。玩具玩好要放回玩具箱,书本看好要整齐放回书架上,鞋子放在鞋柜里……再如,要培养幼儿排队的好习惯,当父母带幼儿外出到公共场所,例如,坐公车,可以告诉幼儿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秩序排队上车。而在幼儿园,老师都要求小朋友排队洗手、喝水、拿饭、玩游戏……告诉他们不能争先恐后和插队。如此举一反三,从日常的行为细节着手,给幼儿正确的指导。也许幼儿一开始会做得不够好,父母和老师们不能着急,要多给幼儿时间和耐心,相信他们会越做越好的。
第三,父母和老师们都需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幼儿做好榜样。俗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上梁不正下梁歪”。想要幼儿培养好习惯,父母和老师都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家里,倘若父母想要让孩子尊重老人,父母就需要多教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老人家,需要尊敬他们。比如,盛饭,父母先盛给老人;又如吃水果,父母可以先让幼儿拿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