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
观察图二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 “入社”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图三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
【答案】: 【解析】:
5 / 12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对当时的新中国建设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导致材料二表格中数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给生产队带来变化这一政策的实行对我国农村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6 / 12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是建国后我国开展的什么运动?为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部法律文献?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一重大事件?
材料三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在农村开展的哪一运动?同年我国还开展了哪一运动?这两次运动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四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变化”指的是实施什么经济体制?简要说明这一经济体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7 / 12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她建设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2009年是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伟大一年。六十载的光辉岁月,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六十年来,我们的祖国用无数的辉煌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伟大祖国母亲六十华诞之际,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年鉴》编辑部、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发展中心、北京中企广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决定联合编撰《辉煌中国六十年》年鉴类专刊。
请回答:
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第一任中央政府主席是谁?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答案】: 【解析】:
8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