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考题训练(三)__溶液的形成__溶液的分类
|夯 实 基 础|
1.[2017·重庆B]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2.[2016·大连]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碘酒 D.氯化钠溶液
3.[2017·郴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4.下列做法中,利用乳化原理达到清洗目的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油污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食醋清除水垢 D.用酒精清洗碘渍
5.[2017·无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6.[2017·苏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比下半部分溶液甜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7.[2017·青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8.[2016·荆州]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 1
① 加入CaO ② 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时,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10.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能 力 提 升|
1.[2017·北京]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图Z3-1
(1)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2)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2.[2017·内江]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 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
2
①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②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 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Z3-2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乙实验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图Z3-2
[实验结论]
(1)图甲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乙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
[拓展实验] 按照图丙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硫酸 [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或“=”,下同)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乙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苏州]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
3
吸
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 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步骤1 步骤2 实验操作 图示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 (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静置: 实验操作 及现象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 作图示 (3)由图乙所示现象可知:碘________(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实验结论 (4)图丙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或解释 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________(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__(填“分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