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312000
一、粒料基层包含内容及适用范围
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
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
二、填隙碎石施工
路面工程
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可适用于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嵌锁型
级配型
1.填隙碎石可采用干法(干旱缺水)或湿法施工。单层填隙碎石的压实厚度宜为1.5?2.0倍。
填隙碎石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隙料应干燥。
公称最大粒径的
(2)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后,表面骨料间的空隙应填满,但表面应看得见骨料。填隙碎石层上为薄沥青面层时,宜使骨料的棱角外露
3~5mm。
(3)填隙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不得开放交通。
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底基层)施工
类别无机结合料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石灰稳定土分类水泥稳定土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石灰土不得用做二级公路的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二灰、二灰土和二灰砂不应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水泥及添加剂(1)强度等级为
32.5或42.5,且技术标准满足规范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3h,终凝时间应大于
6h且小于10h。
(2)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
2.石灰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混合料人工拌和
石灰稳定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④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不可过湿成团。
⑤消石灰宜过9.5mm筛,并尽快使用。⑦被稳定材料宜先摊平并用两轮压路机碾压
1?2遍,再人工摊铺石灰。
7?10d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也
要求需注意事项
下承层是稳定细粒材料时,宜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或釆用凸块式压路机碾压,再摊铺上层混合料;下承层是稳定中、粗粒材料时,应先将下承层清理干净,并洒铺水泥净浆,再摊铺上层混合料。
采用两台摊铺机并排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型号及磨损程度宜相同。在施工期间,两台摊铺机的前后间距宜不大于10m,且两个施工段面纵向应有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段拌合整形后,留
5~8m不碾压。
300~400mm的重叠。
②后一段施工时,在前一段的未压部分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合,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基层收缩裂缝的处理(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3)洒铺热改性沥青。
四、沥青路面透层、粘层、封层施工
透层
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人基层表面的薄层。(加强粘性)
粘层
粘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
符合下列情况,必须喷洒粘层沥青:
(1)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浙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2)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
封层封层的作用:
'沥青层。
(3)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
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
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联结作用;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
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
五、沥青路面按组成结构分类(1)密实—悬浮结构:AC—I型沥青混凝土。
(2)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AN)和排水沥青混合料(OGFC)。(3)密实—骨架结构:沥青碎石玛脂混合料(SMA)。六、沥青路面按矿料级配分类
(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沥青混凝土、沥青稳定碎石。(2)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稳定碎石,用AM表示。(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OGFC、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基层(4)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脂碎石(SMA)。七、道路石油沥青
ATPB
八、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摊铺与压实
拌制
(1)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
摊铺
(1)下、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
压实
初压:钢轮压路机静压复压:
(1)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
(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优先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终压
1~2遍,正常施工情况下,温度应不低于
12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
不低于125~140℃。
即145~170℃。混和料的出料温度控制在
135~
170℃。当混合料出料温度过高即废弃,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
135~150℃。
九、接缝处理
类型热接缝
要求
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
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
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
冷接缝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铺另半幅前必须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
50~100mm,摊铺后将混合料人工铲走。碾
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
下100~150m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跨缝挤紧压实。
十、沥青表面处治施工技术
三层法施工工序是:
施工准备→撒透层油→撒第一层沥青→撒第一层集料→碾压→撒第二层沥青→撒第二层集料→碾压→撒第三层沥青→撒第三层集料→碾压→初期养护成型。
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
清扫基层—洒透层或粘层沥青(乳化沥青贯入式或沥青贯入式厚度小于布第三遍沥青—撒封层料—碾压—初期养护。
5cm)—撒主层矿料—碾
压—洒布第一遍沥青—撒布第一遍嵌缝料—碾压—洒布第二遍沥青—撒第二遍嵌缝料—碾压—洒
十一、路面改造
1.水泥路面改造加铺沥青面层:
直接加铺法、碎石化法。
、
2.旧沥青路面再生:现场冷再生法、现场热再生法(整形再生法、重铺再生法、复拌再生法)
厂拌热再生法。
十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要求
1.水泥
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荷载等级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普通硅酸盐水泥低温期早强型水泥
2.外加剂
(1)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
(2)有抗冰(盐)冻要求地区,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路缘石、路肩及贫混凝土基层必须使用引气剂;无抗冰(盐)冻要求地区,
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应使用引气剂。
(3)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混凝土宜选用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高温施工宜使用引气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低温施工宜使用引气早强(高效)减水剂。
(4)处在海水、海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环境的或冬季洒除冰盐的路面或桥面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宜掺阻锈剂。3.接缝常温施工式加热施工式
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泥类,沥青橡胶类等。沥青玛琦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
检验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优选用树脂类、橡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
十三、滑模摊铺机铺筑施工
一般规定
(1)传力杆和胀缝拉杆钢筋宜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也可采用滑模摊铺机配备的自动插入装置(DBI)施工。(2)上坡纵坡大于
5%、下坡纵坡大于
6%、平面半径小于
50m或超高横坡超过
7%的路段,
不宜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
(3)滑模铺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桥头搭板,路面中设传力杆钢筋
支架、胀缝钢筋支架时,布料应采用侧向上料的布料机或供料机。
基准线架设与保护
①滑模摊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单向坡双线基准线;横向连接摊铺时,连接一侧可依托已铺成的路面,另一侧设置单线基准线。
②滑模整体铺筑二级公路的双向坡路面时,状。
应设置双线基准线,滑模摊铺机底板应设置为路拱形
十四、水泥混凝土路面纵横缝的设置
纵缝设置与施工
纵缝包括纵向施工缝和纵向缩缝两类,构造上分为设拉杆平缝型和设拉杆假缝型
。
1.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构造可采用设拉杆平缝型。上部应锯
切槽口,槽内灌塞填缝料。采用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可用摊铺机的侧向拉杆装置插入。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方式时,应在振实过程中,从侧模预留孔中手工插入拉杆。
2.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构造可采用设拉杆假缝型,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纵向施工缝的槽口深度。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横缝设置与施工
横缝包括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和横向胀缝三类,横向施工缝构造上分为设传力杆平缝型和设拉杆企口缝型;横向缩缝构造上分为设传力杆假缝型和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1.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胀缝或缩缝处。
2.横向施工缝设在缩缝处应采用设传力杆平缝型。施工缝设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难需设置在缩缝之间时,横向施工缝应采用设拉杆企口缝型。3.在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邻近横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缝型。
确有困
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
十五、混凝土路面养护
一般养护天数宜为
14~21d,高温天不宜小于14d,低温天不宜小于
最短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28d。
40%后,行人方可通行。面板达到设
21d。
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
养护初期,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十六、路面防、排水施工技术
路面防水:
(1)在干旱、少雨地区,通常釆用透水性小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作表面层。(2)对多雨、潮湿地区,表面层可采用上封层组成防滑面层,以利于防水。
(3)当面层渗水性大而基层、底基层及路基的水稳定性较差时,可在基层做下封层防止或减少地表水下渗。
十七、横向裂缝原因分析
(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2)切缝深度过浅。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生不及时。(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