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3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10°S~20°S C.30°N~40°N

B.20°N~30°N D.40°N~50°N

4.40°S~50°S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C.陆地面积小

B.山地多,平原少

D.干旱区面积大

3.B 4.C [第3题,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的23.2%,是最大值。第4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6.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5.D 6.C [第5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第6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题组3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中黑河—腾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中国人口地理的分界线 B.也叫“胡焕庸线”

C.此线东南部人口约占全国96% D.此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6%

8.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气候 C.甲——矿产资源

B.乙——地形 D.乙——水资源

7.D 8.D [第7题,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第8题,图中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材P4活动

提示: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地理分布不平衡,具体如下表所示: 东西差距 自然差距 经济、交通 民族方面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教材P6活动 1.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各大岛的沿海平原,山区和雨林地带人口稀少。

2.例如: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湄南河三角洲,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达。印度尼西亚5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爪哇岛上,原因是火山灰周期性对土地加肥,土壤非常肥沃。

教材P9活动

1.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等的走向大体一致。

2.在胡焕庸线西北部,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少,分布稀疏;东南部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多且分布密集。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在该线西北部外,其他100万以上人口城市都位于东南部。

3.(1)人口分布格局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不同,因此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一定是人口分布不合理。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地形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多荒漠,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都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居住,只能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等,西北地区人口会有所增加,但地广人稀的人口分布现状难以彻底改变。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分布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fn5u159h39acj39qpyw5s23r4b08q00ep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