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临界角为45°,如下图:
由几何知识得:d=
,
R;
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2d=(ii)设光线在距离O点
R的C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α,由几何关系和已知
条件得:α=60°>C
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有由G点射出,如图:
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 OG=OC=
R,
射到G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点射出. 答:(i)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上的最大宽度为R; (ii)一细束光线在O点左侧与O相距出点的位置在O点左侧或者右侧
R处垂直于AB从下方入射,此光线从玻璃砖射
R处.
【物理-选修3-5】 37.(2015?山东模拟)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解答】解:A、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地衰变,但不是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故A错误;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正确;
C、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C正确;
D、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D正确;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不可能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故E错误. 故选:BCD.
第21页(共22页)
38.(2015?山东模拟)如图,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2
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ii)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答】解:(1)B球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
…①
(2)设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碰撞前后,A球的速度分别为v1、v1′,B球的速度分别为v2、v2′,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v1=gt=10×0.3=3m/s…②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守恒,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则: mAv1+mBv2=mBv2′(碰后A球速度为0)…③ mAv1+mBv2=mBv2′…④
又知mB=3mA…⑤
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B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即碰撞后速度大小为4m/s.
则由运动学规律可得h′=
…⑥
2
2
2
联立①~⑥式可得h′=0.75m. 答:(1)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 (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0.75m.
第22页(共2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