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获三金四银,于都盘古茶厂、定南云台山茶场被认定为江西省无公害茶叶产地,上犹梅岭、定南云台山、宁都小布岩和武华等茶场已取得中国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加大了茶叶品牌的宣传与整合,各大茶场积极加入江西绿茶品牌的整合行动,注重品牌宣传与推介,崇义着力做大“高山茶”品牌,上犹大力宣传“上犹绿茶”产地证明商标,宁都整合了小布茶厂、大沽茶场,小布茶规模进一步做大。现有上犹梅岭剑绿、五指峰银毫、云华云片;宁都小布岩、大沽白毫、韶琳毛峰、小布茗茶、琳池毛尖;崇义赤水仙茶、馨阳岭茶、阳岭茶、龙归茶;龙南“格物之源”珍稀白茶;定南云台山毛尖;寻乌龙庭茶;瑞金武夷源;于都盘古神茶;会昌永隆毛尖等品牌,有12个企业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上犹绿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茶文化研究与宣传不断深入
2002年成立了赣州市茶文化研究会,茶文化研究会编写了《茶乐融融》、《赣南茶文化》等茶文化资料与专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茶叶各界提供了活动平台。茶产业的稳步发展和茶文化研究的深入为茶产业的深度发展夯实了基础。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后,赣州茶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地开展,介绍赣州茶产业的历史,宣传绿茶的功效,打造赣南茶品牌,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快了茶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绿茶、青茶、红茶、白茶大融合的茶叶消费氛围正在形成,茶产业近几年面积、产量、
21
销价逐年上升。
第四章 产业发展优势
一、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100年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2011年,我国茶叶在世界上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出口第二,创汇第四。权威专家认为,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几省是茶叶生长的最适地区,特别是绿茶。 二、国内竞争优势
赣州地处24°29′—27°09′之间,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霜冻期短,四季分明,在全国区划中属于茶叶生产的最适宜区。赣州茶叶生产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始种于唐代,北宋名冠全国,在当时位居全国13大茶区之首。赣州山地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山地4500万亩,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有1200多万亩。赣州人民在长期的茶叶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传统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茶叶品质有较大提高。 三、劳动力成本优势
赣州是人口大市,总人口93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700多万,
22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72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2万,庞大的劳动力队伍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茶产业。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学回了外面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部分人已不满足常年打工的生活,转向回家创业寻找投资机会。茶产业有较好的收益,亩收益4000-10000元,制成的茶叶成品可以较长时期保存,发展茶产业成了多数人投资的首选项目。
四、市场潜力大
赣州市930万人口,大家有喝茶的习惯,目前,全市茶叶自给率人均不到0.4公斤,据估算一个人的年人均正常茶叶消费量为3.3公斤,当前全球人均0.5公斤,自给缺口大,赣州每年需从黄山、海南等地大量调入中低档茶。茶饮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等特点受到世人青睐,随着研究的深入,证明茶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长期饮用可以防癌抗癌、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糖,这一研究成果的宣传,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在与咖啡、碳酸饮料的竞争中已占据了优势地位,茶叶的保健功能逐步被人们认识,茶叶有利健康生活理念的进一步传播,茶叶消费市场还将扩大。按“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茶产业,有助苏区农民的早日脱贫与致富。
23
第五章 制约因素分析
一、公共服务落后
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存在缺人、缺经费、缺技术等问题。低水平服务不能满足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生产与市场脱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有订单的没有货源,有货源的没有订单。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跟不上,茶树良种供应多依赖外地调入,成本高,成活率低。服务没有专业化,产茶潜力不易发挥,资源浪费严重。 二、生产力水平低下
茶树良种普及率低,与发达地区和国家比,差距大;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采摘面积亩平产量仅31.4公斤,生产成本高,差距大;现有茶园肥培水平低,老化、抛荒等现象严重,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竞争实力弱;茶农凭经验管理,茶叶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现有企业潜力难以发挥,缺少产品深加工。 三、政策推动作用弱
权威专家称,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几省是茶叶生长的最适地区,江西是绿茶生长的优势产区。赣州地形复杂,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高度200—2061.3米,山地、丘陵、盆地交错,特殊的区位、复杂的地形,造就了赣州境内气候的差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