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西省来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9:48: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西省来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押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的农作物有( ) A.小麦、甘蔗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玉米等,甘蔗、水稻和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新疆,故选D。 2.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铁路交通线的是( ) A.哈大线 C.滨绥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主要的铁路线。京广线北起北京南到广州,不属于东北地区。其它三条铁路交通线都属于东北地区,故选D。

3.当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 A.向与泥石流流动相反的方向跑 B.向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

C.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下跑 D.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答案】D 【解析】 【详解】

当山区引发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被掩埋。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理解解答即可。 4.“地球之肺”是指( ) A.热带草原 C.热带雨林 【答案】C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B.滨洲线 D.京广线

B.玉米、棉花

C.水稻、茶

D.小麦、大豆

【解析】 【分析】

巴西境内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这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有“地球之肺”的美称,由于人们对它的滥砍滥伐,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详解】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那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作用,理解解答.

5.一位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游玩的游客,早上在上海看外滩,下午来到杭州游览西湖,晚上发现手机没电了,又回到了上海所在的宾馆,这种高效的游览方式,反应了该地区的现象。() A.富有现象 C.同城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是最大的城市,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发达的交通,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实现“同城效应”这种生活高效方式;故选:C。 6.读“甲、乙两地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B.著名景观多 D.该地区坐车便宜

1.乙地的海拔是800米,气温是29.6℃,山顶甲处的海拔是2400米,那么山顶甲处气温气温是( ) A.20℃

B.30℃

C.17℃

D.49℃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B.纬度位置 C.地形

1.乙地的海拔是800米,气温是29.6℃,山顶甲处的海拔是2400米,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升高了2400-800=1600米,气温降低了1600×0.6℃÷100=9.6℃;那么山顶甲处气温是29.6℃-9.6℃= 20℃,故答案选A。

2.甲乙的海拔高低不同,造成气温不同,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故答案选C。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温的因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7.下图中,能正确反应我国地势特征的图是

A. B.

C.【答案】B 【解析】 【分析】

D.

根据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分析四幅图,能正确反映中国地势特点的是选项B。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势特点。

8.小明发现河北省地图中唐山的某些信息,在中国地图上却没有记载,这是河北省地图比中国地图 ①比例尺大 ②比例尺小 ③承载的信息更简略 ④承载的信息更详细 A.②③ 【答案】B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图幅相等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越简略;河北省的范围更小,比例尺更大,承载的信息更详细;中国地图比例尺小,实际面积更大,承载的信息更简略。①④正确,故B符合题意,故选:B。

9.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

A.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C.赤道的长度大约为628千米

B.地球表面积为4万平方千米 D.所有的纬线长短一致

2.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主要是因为地球 A.自西向东自转 C.自东向西自转 【答案】1.A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正确;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B错;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故C错;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现象、时间的差异;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现象、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答案选A。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10.印度的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B.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 C.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耕地比重小

D.软件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印度自独立后40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B.自西向东公转 D.自东向西公转

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个显著特点。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详解】

印度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造成印度多旱涝灾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所以A正确;印度由于经过两次 “绿色革命”,粮食生产能够自给有余,所以B错误;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所以C错误;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所以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的农业生产,理解解答即可。 11.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是( ) A.红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肥沃土壤是紫色土,C对;红土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等地,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ABD错。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12.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因此气候类型也复杂多样,其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洲季风气候显著;内陆地区面积广阔,气候带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明显,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故本题选A。 【点睛】

该题考查亚洲的气候,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解答即可。

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B.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1.关于“长江三角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C.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B.南京与杭州分别是南翼和北翼的中心城市。 D.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乡”

2.这种同城效应主要依靠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京杭运河的水运 C.航空运输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

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该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这里,农业生产水平高,有“丝绸之乡”和“鱼米之乡”的美誉,所以B描述错误。故选B。

2.“同城效应”是指人们居住在一座城市,工作在另一座城市,每天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长江三角洲“同城效应”的形成主要依靠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理解解答即可。 14.有关地球的正确叙述是( )

A.半球形的天穹与水相连,地有四方浮在水面上 B.很规则的正圆球体

C.一个赤道部位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D.海洋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确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既不是正圆形球体,也不是半球形的天穹与水相连;故选D。 15.十字架是哪个宗教的标志( ) A.基督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耶稣受难时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因此,基督教徒就以十字架为标志纪念耶稣。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关于基督教的东西,例如:基督教堂、基督徒祈祷时胸前画十字、佩戴十字架的项链、欧美国家的墓葬等等。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知识。

16.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减少旱涝灾害 【答案】D 【解析】 【详解】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不利影响是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

17.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B.增加光热

C.不用修建水利工程 D.雨热同期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回教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一座山,不同景观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水分热量条件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同一季节,不同衣着说明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差异大,是纬度差异造成的,B选项错误。同一时刻,不同景象,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陆地最西端,地方时晚,处于黑夜;乌苏里江位于我国陆地最东方,地方时早,已经日出,是因为经度差异大,地方时相差大导致的,符合题意;同处平原,不同耕作,南方水田,北方旱地,是由于水分条件决定的,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18.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有()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沪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在沿海地区方便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加上沿海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并不主要是因为这里靠近海洋,气候宜人,故ABC符合题意,选ABC。 19.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B.方便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D.靠近海洋,气候宜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等高线地形上包括山脊、山谷、盆地、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以上四个地形类型中,A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地地形,B是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地形,C是位于两座山之间的鞍部,D是不同海拔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陡崖,故选B。

20.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

关于经线的叙述,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经线的度数相加等于180°,方向相反;不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都是指示南北方向的半圆;自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东经度,故选B。

21.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D.自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东经度

1.图表示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2.图中( ) A.等高距为200米 C.①和②都是山谷 【答案】1.D 2.C 【解析】

B.两个山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200米 D.③的坡度比④陡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分析】

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海拔较高,在2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应为山地;平原多在20米以下,地势平坦;高原多在200米以上,边缘陡峭,内部平坦;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依据题意。故选:D。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故A错误。

两个山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200=1000米,故B错误。 ①和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C正确。 ③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④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 A.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不能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A、B、D描述有误,C描述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掌握人口密度定义。 23.下面的“台湾省位置图”及文字材料证明台湾省( )

B.人口增长数量 D.人口自然增长率

A.交通业发达

C.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B.地势起伏大

D.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根据文字材料:我国史书称台湾为瀛洲,明代始称台湾,现居民多为闽粤移民后裔。说明台湾岛原本与大陆连为一体,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之间的关系是地缘关系,约几百万年之前,因为地壳运动,形成了台湾海峡,但是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中断,故答案选C。

24. 203年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30岁“生日”。30年来,中山站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的枢纽,每年可以接待“度夏”和“越冬”考察人员。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中山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B.位于69°22'S,76°22'W C.濒临印度洋,气候湿润

D.位于罗斯海新站的西北方

2.中山站为泰山站和昆仑站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关于中山站的优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纬度最低的科考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②常年科考站,为内陆科考站提供补给 ③位于南极内陆,便于向南极大陆深处探索 ④寒冷干燥,比长城站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保护南极环境的做法,合理的是

A.停止一切科考活动,保护南极地区脆弱的环境 B.有条件的科考站安装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 C.禁止捕杀极地动物,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 D.只在夏季进行科考活动,冬季暂停,休养生息 【答案】1.D 2.D 3.B 【解析】

1.关于中山站的说法,从经度看,这里位于位于76°22'E,是位于东半球;从纬度看,这里属于南半球;濒临印度洋,但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干燥;位于罗斯海新站的西北方,故选D。

2.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①错误;常年科考站,为内陆科考站提供补给,②正确;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并非南极内陆,③错误;寒冷干燥,比长城站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更有利于南极自然环境的研究,④正确。故选D。

3.保护南极环境的做法,停止一切科考活动,保护南极地区脆弱的环境是不合理的;有条件的科考站安装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是正确的;禁止捕杀极地动物是合理的,但禁止发展观光旅游业过于极端,只要保护到位,旅游业是可以发展的;冬季暂停科考也不合理,全年科考更有利于对南极环境的全面了解。故选B。

25.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C.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澳大利亚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远古人类发祥地主要

B.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指印度、中国、两河流域及埃及.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地理概况。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下图是一位插画师为《中国国家地理》精心绘制的封面图---只跃然纸上的雄狮。他脱胎于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分布图的一次完美象形复现。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是中国的母

亲河。请列举黄河对人类的贡献。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下图这幅剪纸作品呈现的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_________。请分析这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鄂尔多斯出产的山羊绒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称。请从位置、

地形、气候等方面任选两方面,分析鄂尔多斯发展山羊绒产业的自然条件。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左图是几种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右图是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右图虚线范围内最适合修筑哪种类型的梯田?

【答案】(1)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航运、灌溉、发电、渔业、水能等。 (2)窑洞 黄土直立性强,该地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可以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危害。 (3)地形平坦开阔,水源较丰富,牧草广布,原料充足。 (4)隔坡梯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的概况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详解】

(1)黄河对人类的贡献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航运、灌溉、发电、渔业、水能等。

(2)图中剪纸作品呈现的是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的成功建设主要是由于黄土具有直立的特点,再加上黄土保暖性好。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光线充足,窑洞一般背风建设,呈东北西南方向,可以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

(3)鄂尔多斯发展山羊绒产业的自然条件:地形方面,鄂尔多斯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属内蒙古高原南部,地形平坦广阔;位置方面,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临近黄河,水源较丰富;气候方面,鄂尔多斯高原大致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当地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使得该地区牧草广布,原料充足。

(4)读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指梯田的田面坡向与山坡方向相反,修筑形式为外高内低。坡式梯田是指梯田的田面顺坡向倾斜的梯田。隔坡梯田是沿原自然坡面隔一定距离修筑一个水平梯田,在梯田与梯田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原山坡植被,使原坡面的径流进入水平田面中,增加土壤水分以促进作物生长。结合图中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范围内最适合修筑的是隔坡梯田。 【点睛】

本题考查黄河概况及黄土高原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结合所学解答即可。

27.了解中国。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判断区域名称:A (自然保护区)。列举发源于该

地区的河流名称。 。甲图所示区域是我国的 盆地。对比甲、乙两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分析甲、乙两地区的城镇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夏秋季节,乙图所示地区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有哪些? 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用信息,为丙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答案】(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黄河、长江、澜沧江

(2)塔里木盆地 甲地区位于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乙地区位于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3)甲地区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的水源 乙地区城镇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人口稠密。 (4)台风 滑坡、泥石流

(5)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可开展热带观光旅游。地形平坦,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河流交汇,发展淡水渔业养殖。距海较近,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型经济。 【解析】 【分析】

甲是我国的新疆地区,乙是我国的台湾地区。 【详解】

(1)读图可知,A是三江源地区;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

(2)甲图所示区域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甲是我国的新疆地区,乙是我国的台湾地区;我国新疆地区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它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地形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发展农业。绿洲农业指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有着丰富的冰雪融水,分布着较多的绿洲,是人口和城市的集中地;台湾地形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台湾的工业、城市、人口都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该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4)台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7- 9月多台风,常造成洪水等灾害;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夏秋季节,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有铁矿资源,发展采矿业或钢铁工业;位于热带海岛,发展旅游业或海洋渔业;位于丘陵地区,适宜种植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或发展水果加工业;距海较近,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型经济。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

材料三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

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曲中描述的河流是图中的 河(填字母 )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试分析该地区冬季寒冷的原因. 解释阴影地区③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简述图中②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 。(至少答出两点) 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①三江自然保护区和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当前它们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017年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读材料三回答。对比薰衣草所在地区和五常大米所在地区,说出二者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 分析西北地区种植薰衣草的优越自然条件。 【答案】(1)M

(2)纬度高,紧邻冬季风发源地 (3)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4)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5)湿地面积减少

(6)西北地区生产区呈条带状(条状或带状)分布;东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

(7)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 【详解】

(1)图中可知,A是黑龙江,B是乌苏里江,C是鸭绿江,D是嫩江,M河是松花江。

(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同时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所以冬季的东北,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3)③为我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

(4)从图中可知,①地区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其工业发展的优势是: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5)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该区域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国家分别设立了①三江自然保护区和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当前它们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湿地面积减少。

(6)从图中可知,薰衣草主要位于西北地区,生产区呈条带状(条状或带状)分布;五常大米位于东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

(7)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适合种植薰衣草。 29.今年,东南亚成为我国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中左图示意爪哇岛位置,中间图示意爪哇岛局部图,右图示意雅加达气候资料,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甲为_______海峡,爪哇岛多多火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雅加达气候资料图,判断该岛气温最高的月份是____月,降水最少的月份是___月,一年中最适宜10月份去雅加达旅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爪哇岛河流较短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东南亚称为我国人们旅游目的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六甲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8 10 雅加达10月多晴天且温度适宜 地处岛屿,面积小,不可能发育长河。 东南亚与我国位置相邻,距离较近,旅游资源丰富;位于热带地区,常年温度较高,适合旅游;与中国文化比较相近,华侨多;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非常简单,旅游成本较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图中甲是马六甲海峡。爪哇岛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较为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根据雅加达气候资料图,该岛气温最高的月份是8月,降水最少的月份是10月,一年中最适宜10月份去雅加达旅游的原因是:雅加达10月气温较低,温度适宜且该月雅加达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3)爪哇岛河流较短小的原因是:地处岛屿,面积小,不可能发育长河。

(4)东南亚成为我国人们旅游目的地的原因:东南亚和我国位置相邻,距离较近,旅游资源丰富;位于热带地区,常年温度较高,适合旅游;与中国文化比较相近,华侨多;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非常简单,旅游成本较低等。 【点睛】

本题考查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旅游业。

30.读欧洲西部和北美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欧洲西部和北美地区均北临的大洋是___________,两地区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 (2)与欧洲西部相比,北美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更________(宽广或狭长)的特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受________影响。

(3)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两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共同主要原因___________。

(4)欧洲南部主要以_____气候为主, 该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答案】北冰洋 北温带 狭长 地形(山脉阻挡) 城市集中分布,人口稠密,需求量大(言之有理即可) 地中海 炎热干燥 温和湿润 【解析】 【分析】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地面起伏较小。欧洲西部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没有旱涝灾害,适合发展畜牧业。北美地区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与欧洲西部相比,北美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分布北美西部沿海

地区,呈南北狭长分布。 【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

(1)欧洲西部和北美地区北部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临的大洋是北冰洋,两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2)欧洲地区沿海地形平坦,西风深入,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而在北美洲西部沿海山脉呈南北走向,阻挡了湿润气流,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带状狭长分布,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地形因素。

(3)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气候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气候条件:气候冷湿,有利于牧草生长;两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共同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

(4)欧洲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主要以亚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冬季多雨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位置、气候、农业,理解解答即可。

广西省来宾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fxzw0t4im3xy6q955p40ne2d1fovz0147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