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中国的自然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霜期为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间的时段,其余时段为无霜期。表中距平值为该年代与50年平均值的差距。读我国某地20世纪各年代霜期的均值、距平表,回答1~2题。 项目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均值(日/2/10 4/10 26/9 21/9 25/9 月) 初霜日 距平(天) +5 +7 -1 -6 -2 均值(日/3/5 21/5 15/5 22/5 20/5 月) 终霜日 距平(天) -14 +4 -2 +5 +3 1.据表推断该地的霜期、无霜期的变化特点是( ) A.50年代,霜期结束的最晚 B.70至90年代霜期变短 C.80年代,无霜期均值最短 D.70年代无霜期变化最大 2.该地有可能是我国(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解析: 第1题,仔细读表,50年代均值5月3日结束,霜期结束的最早,排除A项;70年代和90年代相比,90年代霜期更长一些,排除B;70年代距平均值只有1天,变化最小,排除D。80年代,初霜最早,终霜最晚,霜期最长,无霜期最短,C项符合题意。第2题,该地无霜期很短,只能在青藏高原上出现,故C项符合。
答案: 1.C 2.C
(2014·烟台模拟)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湖泊L为我国六大湖泊之一,M1和M2同属我国著名山脉P。读图,回答3~4题。
3.湖泊L是(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青海湖 4.山脉P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南北走向
解析: 第3题,湖泊L海拔较高,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应该为青海湖。第4题,M1和M2均属于祁连山,其为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 3.D 4.B
读2010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回答5~6题。
1
5.甲、乙、丙、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 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 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 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 6.据图,可以判断( )
A.甲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 B.乙地工业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 C.生态用水比例丙小于丁说明丙地区生态用水量小于丁 D.丁地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他三地与丁地干旱的气候有关 解析: 本题组通过不同地区用水结构不同的原理,考查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用水结构及其原因。第5题,甲生活用水比重大,应为人口密集的城市;乙工业用水所占比重大,可推知乙为工业发达的城市;丙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生活用水在四个省级行政区中适中,可推知丙为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中等的省级行政区;丁农业用水占92%,其他用水较少,应是以灌溉为主的农业区。综合各个选项,A项符合。第6题,结合上题的判断,甲生活用水比重大与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有关,排除A项;乙地区工业用水多,无法体现科技情况,排除B项;丙地区生态用水比重小,无法体现用水量的大小,生态用水量大小还应考虑用水的总量,排除C项;丁地农业用水多与当地气候干旱、灌溉用水多有关,D项符合。
答案: 5.A 6.D
(2014·兰州联考)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及“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径流量和耗水量变化表”,回答7~8题。
2
年代 3条源流天然径流量/108m3 3条源流区间耗水量/108m3 3条源流净入塔里木河水量/108m3 49.5 50.5 45.2 44.3 42.5 36.5 44.2 1957~1959 178.0 128.5 1960~1969 188.9 138.4 1970~1979 192.5 147.3 1980~1989 185.9 141.6 1990~1999 204.7 162.2 2000~2009 207.6 171.1 53年平均 194.9 150.7 7.图中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是( ) A.1水文站 B.3水文站 C.6水文站 D.9水文站
8.1957~2009年间,导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变化总体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 B.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多 C.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减少 D.流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
解析: 第7题,6水文站有多条支流汇集,1、3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6水文站与9水文站之间没有有效河流注入,同时该地干旱,水分蒸发、下渗较多,所以9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第8题,表中数据显示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三条河流的补给水源都是冰雪融水,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据此可推知,1957~2009年间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多,从而使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答案: 7.C 8.B
(2014·东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9~10题。
9.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② c——③ B.a——② b——③ c——① C.a——① b——③ c——② D.a——③ b——② c——①
10.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有热量充足、年较差大 C.c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a、b、c三条线路中河湖都以内流为主,水源不足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塔里木盆地向北、向西、向东南分别是天山山地、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由此判断a——②,b——③,c——①。第10题,我国西北地区乃至亚洲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光照强烈但热量条件不理想,人口分布较少,城市密度小;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答案: 9.B 10.C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