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大纲十九个实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1:46: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3+

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的催化效率

一).实验原理: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方法步骤: 步 骤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 H2O2溶液 将2号试管放在90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 0注意问题 不让H2O2接触皮肤 解 释 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不可用同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一支滴管 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 肝脏在制成研磨液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 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

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0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C 三)方法步骤: 操 作 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06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新鲜淀粉酶溶液 保温5min 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 保温5min 滴入碘液,摇匀 观察现象并记录 60C 100C 2滴 2滴 00注意问题 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 解 释 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 碘液不能滴加太多 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试管 A 2mL / 0B 2mL / 0C 2mL / 0C 0C 2滴 00a / 1mL 0b / 1mL 0c / 1mL 0C 060C 100C 60C 100C 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0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注入蒸馏水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注入盐酸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60C水浴保温5min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水浴加热煮沸1min 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试管 1 1mL 1mL / / 2mL 2mL 2 1mL / 1mL / 2mL 2mL 2mL 3 1mL / / 1mL 2mL

实验八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一.实验目的:

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二.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四、实验步骤: 步 骤 1.提取色素 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SiO2、CaCO3和5mL丙酮(或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 2.收集滤液 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3.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 4.划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注 意 问 题 加SiO2 加CaCO3 加丙酮 迅速 分 析 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叶绿体色素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 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 尼龙布起过滤作用。 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丙酮挥发。 可吸收更多的滤液。 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 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 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 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干燥 顺着纸纹剪成长条 一端剪去二个角 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重复三次。 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层析液不能没及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滤纸条。 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6.观察实验结果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层析液中的苯、丙酮、石油醚易挥发。 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五: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 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2.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三.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大纲十九个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g0r90g47q2cg5h8iu65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