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在植物体内12C以下脂肪酸不被氧化降解 C、?-氧化和?-氧化一样,可使脂肪酸彻底降解
D、长链脂肪酸由?-氧化和?-氧化共同作用可生成含C3的丙酸 6.脂肪酸合成时,将乙酰- CoA 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液的是: A、三羧酸循环 B、乙醛酸循环 C、柠檬酸穿梭 D、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7.下列关于乙醛酸循环的论述哪个不正确?
A、乙醛酸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从乙酰-CoA 合成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B、对以乙酸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是必要的 C、还存在于油料种子萌发时的乙醛酸体中 D、动物体内也存在乙醛酸循环 8.酰基载体蛋白含有:
A、核黄素 B、叶酸 C、泛酸 D、钴胺素 9.乙酰-CoA羧化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A、丙二酸单酰-CoA B、丙酰-CoA C、乙酰乙酰-CoA D、琥珀酸-CoA 10.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助因子是:
A、抗坏血酸 B、生物素 C、叶酸 D、泛酸 五、问答题
1.油脂作为贮能物质有哪些优点呢? 2.为什么哺乳动物摄入大量糖容易长胖?
3.脂肪酸分解和脂肪酸合成的过程和作用有什么差异?
4.脂肪酸的合成在胞浆中进行,但脂肪酸合成所需要的原料乙酰-CoA在线粒体内产生,这种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在细胞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5.为什么脂肪酸合成中的缩合反应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而不是两个乙酰辅酶A? 6.说明油料种子发芽时脂肪转化为糖类的代谢。
六、计算题
1.计算1摩尔14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完全氧化为H2O和CO2时可产生多少摩尔ATP。
2.1mol/L甘油完全氧化为CO2和H2O时净生成多少mol/LATP(假设在线粒体外生成的NADH都穿过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 答案:
二、选择题 1.D 2.D 3.C 4.C 5.C 6.C 7.D 8.C 9.A 10.B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①糖类在体内经水解产生单糖,像葡萄糖可通过有氧氧化生成乙酰CoA,作为脂肪酸合成原料合成脂肪酸,因此脂肪也是糖的贮存形式之一。
②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也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来源。 5. 这是因为羧化反应利用ATP供给能量,能量贮存在丙二酸单酰辅酶A中,当缩合反应发生时,丙二酸单酰辅酶A脱羧放出大量的能供给二碳片断与乙酰CoA缩合所需的能量,反应过程中自由能降低,使丙二酸单酰辅酶A与乙酰辅酶A的缩合反应比二个乙酰辅酶A分子缩合更容易进行。
六、计算题
1、112mol/L 2、20 mol/L
核苷酸代谢
一、选择题
1.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为:
A、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B、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C、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D、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
E、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2.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中首先合成的是:
A、AMP B、GMP C、IMP D、XMP E、CMP 3.生成脱氧核苷酸时,核糖转变为脱氧核糖发生在:
A、1-焦磷酸-5-磷酸核糖水平 B、核苷水平 C、一磷酸核苷水平
D、二磷酸核苷水平 E、三磷酸核苷水平 4.下列氨基酸中,直接参与嘌呤环和嘧啶环合成的是:
A、天冬氨酸 B、谷氨酰胺 C、甘氨酸 D、谷氨酸 5.嘌呤环中的N7来于:
A、天冬氨酸 B、谷氨酰胺 C、甲酸盐 D、甘氨酸 6.嘧啶环的原子来源于:
A、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B、天冬氨酸 氨甲酰磷酸
C、氨甲酰磷酸 天冬酰胺 D、甘氨酸 甲酸盐 7.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的途径是:
A、从头合成 B、在脱氧核糖上合成碱基
C、核糖核苷酸还原 D、在碱基上合成核糖
五、问答题 1.二者的合成都是由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提供核糖,嘌呤核苷酸是在PRPP上合成其嘌呤环,嘧啶核苷酸是先合成嘧啶环,然后再与PRPP结合。
2.核酸的分解途径为经酶催化分解为核苷酸,关键性的酶有: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和核酸限制性内切酶。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相应字母填入括号中)
1.谷丙转氨酶的辅基是( )
A、吡哆醛 B、磷酸吡哆醇 C、磷酸吡哆醛 D、吡哆胺
E、磷酸吡哆胺
2.存在于植物子叶中和绿藻中的硝酸还原酶是( )
A、NADH—硝酸还原酶 B、NADPH—硝酸还原酶
C、Fd—硝酸还原酶 D、NAD(P)H—硝酸还原酶 3.硝酸还原酶属于诱导酶,下列因素中哪一种为最佳诱导物( ) A、硝酸盐 B、光照 C、亚硝酸盐 D、水分 4.固氮酶描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 A、固氮酶是由钼铁蛋白质构成的寡聚蛋白
B、固氮酶是由钼铁蛋白质和铁蛋白构成寡聚蛋白 C、固氮酶活性中心富含Fe原子和S2-离子
D、固氮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只对N2起还原作用
5.根据下表内容判断,不能生成糖类的氨基酸为( ) 氨基酸降解中产生的?-酮酸 氨 基 酸 A、丙、丝、半胱、甘、苏 B、甲硫、异亮、缬 C、精、脯、组、谷(-NH2) D、苯丙、酪、赖、色 6.一般认为植物中运输贮藏氨的普遍方式是( ) A、经谷氨酰胺合成酶作用,NH3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 B、经天冬酰胺合成酶作用,NH3与天冬氨酸合成天冬酰胺; C、经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
D、与有机酸结合成铵盐。
7.对于植物来说NH3同化的主要途径是( ) A、氨基甲酰磷酸酶
O
2-
NH3+CO2 H2N-C-OPO3 2ATP+H2O 2ADP+Pi 氨基甲酰磷酸 B、 谷氨酰胺合成酶
NH3+L-谷氨酸 L-谷氨酰胺
终 产 物 丙 酮 酸 琥珀酰CoA ?-酮戊二酸 乙酰乙酸
ATP ADP+Pi
+
C、?-酮戊二酸+NH3+NAD(P)H2 L-谷氨酸+NAD(P)+H2O D、嘌呤核苷酸循环
8.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
A、叶酸 B、四氢叶酸 C、生物素 D、焦磷酸硫胺素 9.代谢过程中,可作为活性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
A、甲硫氨酸 B、s—腺苷蛋酸 C、甘氨酸 D、胆碱 10.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
A、鸟氨酸 B、胍氨酸 C、精氨酸 D、精氨琥珀酸 11.糖分解代谢中?-酮酸由转氨基作用可产生的氨基酸为( )
A、苯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 B、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 C、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 D、天冬酰胺、精氨酸、赖氨酸 12.NH3经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 A、对哺乳动物来说可消除NH3毒性,产生尿素由尿排泄
B、对某些植物来说不仅可消除NH3毒性,并且是NH3贮存的一种形式 C、是鸟氨酸合成的重要途径 D、是精氨酸合成的主要途径
13.植物生长激素?-吲哚乙酸可由氨基酸脱去羧基后一步转变而成,该种氨基酸是( ) A、苯丙氨酸 B、色氨酸 C、组氨酸 D、精氨酸 14.参与嘧啶合成氨基酸是( )
A、谷氨酸 B、赖氨酸 C、天冬氨酸 D、精氨酸
15.可作为一碳基团供体的氨基酸有许多,下列的所给的氨基酸中哪一种则不可能提供一碳基团( ) A、丝氨酸 B、甘氨酸 C、甲硫氨酸 D、丙氨酸 16.经脱羧酶催化脱羧后可生成?-氨基丁酸的是( )
A、赖氨酸 B、谷氨酸 C、天冬氨酸 D、精氨酸 17.谷氨酸甘氨酸可共同参与下列物质合成的是( )
A、辅酶A B、嘌呤碱 C、嘧啶碱 D、叶绿素 18.下列过程不能脱去氨基的是( )
A、联合脱氨基作用 B、氧化脱氨基作用 C、嘌呤核甘酸循环 D、转氨基作用
五、简答题及计算题:
1.计算1mol的丙氨酸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多个摩尔的ATP。
2.简明叙述尿素形成的机理和意义。
3.简述植物界普遍存在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天冬酰胺合成酶的作用及意义。 4.简述自然界氮素如何循环。
5.生物固氮中,固氮酶促反应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6.高等植物中的硝酸还原酶与光合细菌中硝酸还原酶有哪些类别和特点。 7.高含蛋白质的食品腐败往往会引起人畜食物中毒,简述基原因。 8.以丙氨基为例说明生糖氨基本转变成糖的过程。
9.简单阐述L-谷氢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逆过程为什么不可能是植物细胞氨同化的主要途径。 10.在生物体要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需要哪些蛋白酶。
11.转氨酶主要有那些种类它们对底物专一性有哪些特点,它们可与什么酶共同完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12.一碳基团常见的有哪些形式,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基团的传递体,在作用过程中携带一碳单位的活性部位如何。 答案:
13.B 14.C 15.D 16.B 17.B 18.D 五、简答及计算:
1.丙氨酸 ?-酮戊二酸 NADH+H+ (线粒体)
L-谷氨酸 NAD+ 3ATP 丙酮酸
NAD+(3ATP) 3NADH×3
二、选择题: 1.CE 2.A 3.A 4.B 5.A 6.AB 7.B 8.B 9.B 10.C 11.C 12.AB
NADH+H+ 1FADH2×2
乙酰COA(一次循环) 1ATP×1 三羧酸循环
2.答:尿素在哺乳动物肝脏或某些植物如洋蕈中通过鸟氨酸循环形成,对哺乳动物来说,它是解除氨毒性的主要方式,因为尿素可随尿液排除体外,对植物来说除可解除氨毒性外,形成的尿素是氮素的很好贮存和运输的重要形式,当需要时,植物组织存在脲酶,可使其水解重新释放出NH3,被再利用。
尿素形成机理,见教材(略)(要求写出主要反应步骤至少示意出NH3同化,尿素生成,第二个氨基来源等) 3.答:谷氨酰胺合成酶作用是植物氨同化的重要方式,它与谷氨酸合成酶一同联合作用,可使NH3进入氨基酸代谢库,保证氨基酸的净形成;其次形成的谷酰胺又是植物代谢中NH3的解毒方式与贮存和运输方式,另外天冬酰胺合成酶与谷氨酰胺酶共同作用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两种酶的这种作用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植物对氮素利用的经济性。
4.答:略(参见教材)。 5.答:①它需要高水平的铁和钼,需要还原型的铁氧还蛋白和黄素氧还蛋白供应电子;②需要从细胞的一般代谢中获取更多的ATP;③更重要的是必须为固氮酶创造一个严格的厌氧环境。
6.答题要点提示:①从酶的组成如辅因子差异来区别;②从电子的原初来源来区别,特点属于诱导酶。 7.答案提示:蛋白质降解后,氨基酸脱羧生成具有强烈生理作用的胺类。
8.答案提示:①丙氨酸联合脱氨生成丙酮酸; ②丙酮酸转化成血糖
CH3 羧化酶 COOH C=O+CO2 CH2 COOH ATP ADP C=O COOH 草酰乙酸
GTP 磷酸烯醇式丙 GDP+Pi 酮酸羧激酶 逆糖酵解 COOH
C6糖←←C3糖←← C-O~ P CH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其它氨基酸则会生成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中的某些中间物如琥珀酰CoA延胡索酸、?-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进而会循糖异生途经生成糖。
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完全具有放射性的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溶液中经过两轮复制,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性情况是:
A、其中一半没有放射性 B、都有放射性 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E、四个分子都不含放射性
2.关于DNA指导下的RNA合成的下列论述除了 项外都是正确的。 A、只有存在DNA时,RNA聚合酶才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
B、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要一个引物 C、链延长方向是5′→3′ D、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条DNA链作为模板 E、合成的RNA链不是环形 3.下列关于核不均一RNA(hnRNA)论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它们的寿命比大多数RNA短 B、在其3′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 C、在其5′端有一个特殊帽子结构 D、存在于细胞质中 4.hnRNA是下列那种RNA的前体?
A、tRNA B、rRNA C、mRNA D、SnRNA 5.DNA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
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B、RNA引物酶
C、DNA连接酶 D、RNA指导的DNA聚合酶
6.参与识别转录起点的是:
A、ρ因子 B、核心酶 C、引物酶 D、σ因子 7.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根据是:
A、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的密度梯度离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