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4:18: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科目:物理 提供者:温艳杰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2 单位:孟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解决动力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熟练的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让学生掌握体验用实验探究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树立守恒的科学观点,自觉运用它分析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还没有用守恒的观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活实例出发,结合学生前面学习过的动能、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机械能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步步加深,层层提高。 学生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是一个关键问题,而开始时学生普遍性的存在不知道机械能是否守恒,把不守恒的问题往往也当成守恒来处理。教师在讲完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多举实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而不一定只受重力,物体也可受其它力,但其它力(不包括重力)不做功或做的总功必须为零。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正确判断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会根据自由下落过程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熟练的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自由下落物体的分析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根据推导过程再现,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通过用打点计时器或DIS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并学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证实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统一; 通过对同一物理问题用动力学知识和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两种方法来分析、比较、发现,让学生来体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发现,给人们处理物理问题带来和的方便,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会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规律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对科学探索产生好奇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本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实验探究过程,所以在本节教材中按排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实验较多。本节教材,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给我们提供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探究模式:教材首先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机械能的概念,然后通过科学探究理解能守恒定律,再通过两个实1

验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步步深入,达到层层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演示实验〕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用PPT展课本图4-7和图4-8中的 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重锤、果实、过山车、斜抛物体的动能势能变化情况, 势能转化示动画或视频,将它设计成课堂讨论的实践活动。 在计算不同位置的机械能时,1.建立机械能的概念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用动能定理-9所示的动画。引导学生分别算出重和运动学公式两方法来计算。在这锤在不同位置时的机械能。通过比较,里可让同位两人以不同的方法计得出三个位置的机械能相等的结论。 算,以做对比。并要求学生课下用 另一种方法完成计算。 3. 用单摆和DIS装置进行实验, 用自由落下的重物和打点计2. 用PPT动画展示课本P62图42.理论探究――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DIS是用传感器自动采集实验数据,并与计算机接口,可以用计算机直接处理数据。 课本案例1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分组实验。 3.实验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现代生活应用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节约能源,它还可使电车在关闭电动机进站时在较短的距离内较快停下,出站时在较短的距离内得到较大的速度。这对空间资源宝贵的城市 要求学生读题分析后自行完尤为重要。 成有关计算,并鼓励学生再举出一课本案例2 要求学生读题分析些例子。 后自行完成有关计算,教师给予点评。 课本案例3的内容向学生作简单介绍,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然办中很多现象都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 2

物理教学评价从目的可以分为:选拔性的评价、诊断性的评价、检查性的评价;从评价内容可分为: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单元评价和随堂评价。本节主要是进行随堂评价要充分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发现学生的不足及存在的错误前概念;激励、引导学生发展;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在评价学生学业时要特别小心,否则很容易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要想方设法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了给学生减压,我给学生讲过:“物理学是人类部分最聪明的人花了几百年建立的理论,我们学习它是幸运的,我们分享了人类的智慧。我们不能完全懂没有关系,其实很多东西我们全人类也还没有搞懂,在似懂非懂之间,我们的境界得到了提升,我们参观和重走了人类智力探险之路。” 提问学生要有爱心,要让学生能开口回答,答不出,就降低难度,启发他、帮助他答出来,然后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出题作检查性的测验,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要有一些人人都会的基本题目,如果结果不满意要有一个恰当的解释,不能简单归结为学生笨,不学习等。有了以上评价的理念,着手进行物理教学评价设计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方向对了,技巧是可以积累的。 八、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理论推导表达式: (1)1212mv2?mv1??(mgh2?mgh1)即:?Ek???Ep,动能(或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22的(或动能)的减少量。 (2) 1212mv1?mgh1?mv2?mgh2即:E1?E2,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 22九.教学反思 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学过的能量及其定义式”,提出机械能的概念;通过演示自由落体运动提出问题 “如何获得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任意状态机械能并研究它们的转化规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数据处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测量出被选定的六个计数的点的坐标,由最先完成操作的学生把实验数据输入电脑中我根据实验方案事先设定的电子表格,师生一起分析数据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然后本人又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功能关系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学生详细探讨了定律适用的条件,训练学生学会判定;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定律规范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过程较流畅、严谨、完整、效率较高。课堂提问和随堂实验多,学生思考、观察、动手的机会较多,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课堂气氛较活跃。但是课后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正确根据守恒条件判断物体运动是否守恒并能准确列出物体运动过程的方程都应加强训练。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ga3p8c2kx47ty70k2b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