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4-1 本期工程(2×1000MW)扩建前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
工程名称
现有工程 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a
烟尘 SO2
NOx
一期工程 1035.26 13975.67 2529.07 二期工程 967.37 18832 2598.75 扩建工程投产前排放量 2002.63 32807.67 5127.82 以新带老削减量 -1165.53 -31823.45 0 三期扩建工程新增量 434.5 2535.5 2574 扩建工程投产后排放量 1271.6 3519.72 7701.82 本期工程投产前后变化量 -731.03 -29287.95 +2574 表3.4-1中数据显示,本期工程因采用了高效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并取消旁路及SCR脱硝技术等国内先进的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而通过对一期、二期工程的两台机组加装湿法脱硫装置(目前已投运),使现有工程排放量得以大幅度削减。在三期扩建工程投产后,烟尘和SO2两项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比投产前分别减少了731.03t/a和29287.95t/a,实现了本期工程“以新带老、增产减污”的环保要求。
另一方面,与本次工程规模变更前相比,由于变更后本期工程2×1000MW机组将取消脱硫系统烟气旁路,并且与本期工程同步实施,这样本期工程的脱硫效率可以提高到93%,SO2年排放总量将由变更前的3311t/a减少到目前的2535.5t/a,因此,本期工程规模变更也可以做到SO2增产减污。全厂SO2排放总量3519.72t/a,满足江苏省环保厅核发给彭城发电厂“十一五”末的总量控制指标(12355t/a)要求。 3.4.1.2 固体废物
本期扩建工程固体废物量是净增的,需通过寻找综合利用途径减少固废排放量。另外,一期、二期工程湿法脱硫系统运行后将产生9.5万t/a的脱硫石膏。
本期扩建工程(2×1000MW)建成前后固体废物变化情况见表 3.4-2。
表 3.4-2 扩建前后固体废物排放量
工程名称
单位
灰渣量61.71
脱硫渣/石膏量
-
100% 综合利用率
现有工程排放量 104t/a以新带老增加量 104t/a三期扩建工程新增量 104t/a
--- 9.5(脱硫石膏) 34.14 11.41(脱硫石膏)
5
扩建工程投产后全厂排放量 104t/a3.4.2 清洁生产指标变化情况
95.85 20.91 表 3.4-3 本期工程清洁生产指标变更情况 序号 1 2
项目
原环评2×900MW
(变更前)
本次补充环评2×1000MW(变更后)
变化情况(%)
发电标准煤耗 275 268 -2.5% 单位发电量SO2排放量
(g/kW.h)
0.334 0.231 -30.8 3 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量
(g/kW.h)
0.067 0.0395 -41.0 4 单位发电量NOx排放量
(g/kW.h)
0.238 0.234 -1.7 5 6
单位发电量水耗(m3/s.GW) 0.105 0.0796 -24.2
固废综合利用率 100% 100%
4 厂址地区环境质量状况
(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本次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来看,南通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SO2、NO2和PM10
的日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 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工程区域水质总体较好,除挥发酚、砷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外,其余水质指标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来看,厂址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昼夜声级均可达到《声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厂界噪声均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6
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 本期工程2×1000MW,烟囱高度240m,脱硫系统取消烟路旁道,不设置GGH,SO2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以及NOx、烟尘排放浓度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2) 本期工程SO2、NO2在评价区内的最大1小时地面浓度及各关心点的SO2、NO2
浓度均能满足所在区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
(3) 本期工程SO2 、NO2、烟尘最大日平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均能满足所在区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
5.2 运行期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变更后温排水量没有变化,仅由于一、二期排水口的改造,本工程排水方案发生了变化。
根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就华能三期扩建循环冷却水温排放的数模研究,与现状运行相比,扩建工程运行后,1℃等温升线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在最大潮差水文条件下,现状运行时,1℃等温升线最大的影响面积为1.141km2,扩建工程运行后,该影响面积为2.984km2,由于天生港水道下泄的流量较小,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相对较大,但扩建工程运行后温升分布增加的面积十分有限,相比原环评报告时的方案影响面积减少0.996km2。 5.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本工程投产后除厂界昼夜噪声均满足GB12348-2008 中相应标准要求。电厂周边敏感点昼夜噪声也满足(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5.4 灰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 灰场可以通过自身的容积储蓄雨水,灰场灰水不外排。灰场设置具有沉淀作用的水池,灰场部分雨水通过泵输送至水池,灰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
(2) 灰场四周及底部均考虑了防渗措施,因此本工程所选灰场达到GB18588- 2001 对第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场地的要求。
(3) 灰场设有管理区,有碾压喷水设施,防止粉尘污染。灰场四周均建设绿化林带。 要求灰场边界外500m范围内设为灰场的卫生防护距离,在灰场运行期内,该范围内不得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及对防尘有要求的企业单位。
6 初步评价结论 6.1 环境空气
7
由于本工程采用高效除尘、脱硫、脱硝工艺,污染物排放源强较低,而且厂址地处江边,空气扩散条件较好,烟气污染物落地浓度较低,经预测,SO2、NO2和烟尘在评价区内的最大1小时地面浓度、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6.1.1 温排水
电厂排放的温排水温升影响范围较小,与原环评相比,影响范围也有所减少。 6.1.2 噪声
厂界昼夜噪声均满足GB12348-2008 中相应标准要求。电厂周边敏感点昼夜噪声也满足(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