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中断优先级是由硬件规定的,若要调整中断响应次序可通过中断屏蔽实现。(北京大
学1997)
2. 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和微观上串行。(西安电子科大2001) 3. 多道运行的特征之一是宏观上并行,它的含义是同时进入主存的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但都未运行完毕。(华中理工2000) 4.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哈工
大2002)
5. 批处理系统主要解决吞吐量问题,分时系统主要解决交互性问题。(华中理工2001)
6. 操作系统具备处理同时性活动的能力,其最重要的硬件支持是中断机构。(华中科技
2001)
7. 为了实现处理器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系统引入了中断硬件机制。(北大1997) 8. 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两类接口,一类是命令级接口,另一类是程序级接口。(西安
电子科大 2001)(中科大1998)
9. 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 (程序执行的) 并发性和 (资源的) 共享性。(中科院1997) (北交大2000)
10. 多道程序设计的引入给存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考虑的三个问题是存储分配、存储保护和存储扩充。(西安电子科大2000)
11. 在操作系统中,一种用空间换取时间的资源转换技术是SPOOLing。(北京大学1997) 12. 如果系统中有 n 个进程,则在等待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为 n 个。(北京大学1997) 13. 若使当前运行进程总是优先级最高的进程,应选择剥夺式进程调度算法。(北京大学
1997)
14. 实现一个管程时必须考虑的 3 个主要问题包括互斥、同步、条件变量。(西安电子
科大1996)
15. 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过程可能会因为缺页、地址越界
和访问权限错等原因而产生中断。(中科大1998)
16. 存储管理应实现的功能是:主存空间的分配和保护、地址重定位、主存空间的共享和扩充。 (西安电子科大2002)
17. 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不能实现虚存的原因是作业地址空间大小不能超过存储空间大小。(西交大1999)
18. 设有 8 页的逻辑空间,每页 1024 字下,它们被映射到 32 块的物理存储区中。
那么,逻辑地址的有效位是 13 位,物理地址至少是 15 位。(西北工大2000) 19. 采用交换技术获得的好处是以牺牲处理器时间为代价的。(西交大1999)
20. 通道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处理器与设备的并行、设备与设备的并行、进程
与进程的并行。(中科院1998)
1
21. 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机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善处理器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速
度不匹配的矛盾、实现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并行操作和有效减少输入/输出操作次数。(中科院1999)
22. 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低级的系统例程,它通常分为驱动输入/输出设备工作程序
和设备中断处理程序两部分。(中科院1998) 23. 在通道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期间,要访问两个内存的固定单元CAW和 CSW 。(西
安理工2000)
24. 利用符号链接实现文件共享时,对文件主删除了共享文件后造成的指针悬空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文件的拥有者才具有指向索引结点的指针,共享文件的其他用户中只有该文件的路径名而无指向索引结点指针。(中科院1999)
25. 使用位示图 (20 行、 30 列) 表示空闲盘块状态。如当分配一个盘块号为 132 时,
其在位示图中的行、列数为 4 、 11 。当释放一个盘块号为 318 时,其所在位示图中的行、列数为 10 、 17 。(注:行为 0~19 、列为 0~29 ,首盘块号为 1)(北京邮电大学1997)
26. 每个索引文件都至少有一张索引表,其中,每一个表项应包括能标识该记录的记录
键和物理地址。(西安电子科大2002)
27. 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连续结构,则文件控制块中关于文件的物理位置
应包括起始块号和总块数。(西北工大2000)
28. 采用直接存取法存取文件时,对索引文件效率最高,对串联文件效率最低。
29. 在 UNIX 文件管理系统中,为了对磁盘空间的空闲块进行有效管理,采用的方法
是成组链接法。(西安电子科大2000)
30. 在 UNIX 系统Ⅴ中,如果一个盘块的大小为 1KB,每个盘号占 4 个字节,那么,
一个进程要访问偏移量为 263168B处的数据时,需要经过 1 次间接。(中科大1998)
31.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引用位标识 该页最近是否被访问过,它的用途是 为淘汰算法选页提供参考。(华中理工2001)
32. 进程的目标代码在虚拟存储器中不考虑 物理空间大小和 信息存放的物理位置,只
规定 进程中互相关联的信息的相对位置。(南开2001)
33. 多用户环境中为了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隔离,必须采取 存储保护 措施。(华中科技
2001)
34. 请求分页式虚存系统必须至少具有三种硬件支持,即 一定量内存和较大外存 、
地址转换机构及缺页中断机构。(中科院2000)
35. 在页面替换算法中,目前有多种方法被提出以防止抖动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耒实现的。(中科院2000)
36. 虚拟设备是操作系统利用某种I/O技术,将某个 独占 设备改造为多个用户可以同
时共享的设备。(北京理2002)
37. I/O设备处理进程平时处于 睡眠 状态,当 I/O请求 和 I/O操作结束出现时,被唤
醒。(西安电子科大2000)
38. 文件目录中用 盘块号记录文件的一维地址,而实际读写磁盘需用 柱面号 ,
磁头号及 扇区号 三维地址。(南开大学2000) 39. UNIX的文件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即文件名和 索引节点 ;后者在文件被打开后
又有两种形式,即 外存索引节点和 内存索引节点 。(中科院2000)
2
40. UNIX能与其他操作系统组网是由于它支持 TCP/IP 协议。(中科院2000)
41. 在一个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某程序的页面走向为:7,0,1,2,0,3,0,4,
2,3,0,3,2,1,2,0,1,7,0,1。假设分得的页框数是3,并且开始时页框中是空的,则分别采用最佳转换算法和LRU页面转换算法,在访问过程中发生缺页中断的次数分别是 9 和 13 。(南京航空2001) 42. 一台计算机有十台磁带机被m个进程竞争,每个进程最多需要三台磁带机,那么m
为 4 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南京航空2001)
43. 某系统中有11台打印机,N个进程共享打印机资源,每个进程要求3台。当N的
取值不超过 5 时,系统不会发生死锁。(上海交大2002) 44. 在分页虚拟存储管理中,“二次机会”调度策略和“时钟”调度策略在决定淘汰哪
一页时,都用到了引用位 。 (上海交大2002)
45. 虚拟存储器实现的基础是程序局部性原理理论。实现虚拟存储器是现代计算机操作
系统 扩充主存 的主要方法。操作系统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 地址转换机构、 存储保护机构 和 中断机构 等软硬件支持。 (四川大学2000)
46. 在微型计算机中,当I/O控制方式采用DMA时,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数据块 ,
而且在外设和 内存 之间直接建立数据通路,在I/O过程中,不需要 CPU 的干预,完全由DMA控制器控制。(四川大学2000) 47. 进程映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程序块 、 数据块 、 PCB ,其中后者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合肥工大2000)
48. 进程的基本状态有执行、就绪和等待。批处理作业的基本状态有运行、输入 后备 和完成。其中,运行 状态包含了进程的等待状态。作业调度程序实现了作业从 后备 状态到执行状态的转换,而进程调度 程序实现了进程从就绪状态到执行状态的转换。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是不会获得CPU的。(大连理工2002) 49. SPOOLing技术是在共享设备上模拟独占设备的技术 。由预输入程序将作业执行中
需要访问的数据预先读入输入井中。缓冲输出程序则负责将输出井中的信息在输出设备上输出。(大连理工2002) 50. 文件在文件存储空间的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 物理 结构。 (电子科大
2001)
51. 所谓操作系统虚拟机的概念,是指 OS屏蔽硬件细节,为用户提供使用方便、功能扩展、效率提高的计算机 。(华中科技2002)
52. 程序并发执行时失去程序的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的主要原因是 运行程序相互制约 。
(华中理工2001)
53. 最佳适应算法是将作业放置到能满足作业长度空闲区中最小的一个空闲区中。(华中
理工2000)
54. 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不能实现虚存的原因是 存储空间连续性要求 。(西交大1999) 55. UNIX系统的核心结构由 进程控制 子系统和文件子系统两个部分组成的。(华中科
技2001)
二、 术语/名词解释
1. 西北大学2000
3
并行与并发、对换与切换、管道与通信、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死锁与饥饿 (1)并发与并行;
若干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称为并行;若干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称为并发。并行是并发的特例,并发是并行的拓展。 (2)对换与切换;
对换是指把内存中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或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换出到外存上,以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或进程所需的程序和数据换入内存。切换是指将CPU的使用权从一个进程转到另一个进程。在某些系统中,进程切换往往伴随着信息的对换。 (3)管道与通道;
管道(Pipe)是连接两个进程的一个共享文件,进程通过对该文件的读、写实现进程间的通信。管道文件实际上是一个临时文件,它以磁盘为中介实现进程间的通信,与内存相比,其通信速度较慢。通道(I/O处理机)是实现I/O操作的硬件装置。通道对管道的实现提供子硬件支持。
(4)直接通信与间接通信;
消息系统有直接通信和间接通信之分。
1)直接通信。直接通信方式有一个基本原则:进程在发送和接收消息时,必须指明接收者或发送者的名字。这种通信方式中Send和Receive原语定义如下: Send(P,message),将消息发送给进程P; Receive(Q,message),接收来自进程Q的消息。 这种通信方式中通信链路具有如下特征:每一对欲通信的进程间自动建立了一条双向通信链,只需知道对方的标识信息便可进行通信;每条通信链路严格地对应两个进程;相互通信的一对进程之间存在一条通信链路。
2)间接通信。进程间通过信箱进行消息传递的通信方式称为间接通信,又称为“信箱通信”;信箱(Mailbox)可以抽象地看成是一个虚设备,进程可以把消息(也称信件)放入信箱,也可以从中取出一条消息。信箱必须有唯一的标识符。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某个进程可以通过一组不同的信箱同时与其他多个进程通信。两个进程之间只有当它们有一个可共享的信箱时才可进行通信。
间接通信方式中的通信链路具有如下特征:只有当两个进程有了一个可共享的信箱时,通信链路才在两者之间建立;一条通信链路可以连接两个以上的进程;每一对通信进程之间可以有多条不同的通信链路,每一条链路对应一个信箱;通信链路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5) 死锁与“饿死”。
死锁是因竞争资源而引起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由于多个并发进程共享系统的资源,如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一种僵局,即系统中两个或多个进程无限期地等待永远不会发生的条件,在无外力的干预下,这些进程都不能向前推进,我们称之为死锁。死锁不仅在两个进程之间发生,也可能在多个进程之间,甚至在系统全部进程之间发生。当死锁发生时,一定有一个资源被无限期地占用而得不到释放。
“饿死”是指系统中的每个资源占用者都在有限的时间内释放它所占用的资源,但是仍然存在申请者永远得不到资源的现象。因此,在操作系统中,不仅要考虑如:何防止“死锁”,还要考虑如何避免“饿死”。
2. 西安理工大学2000
系统调用、多道程序设计、周转时间、碎片、系统抖动 (1)系统调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