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B. 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 C.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 D. 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 5.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 ) A. 玉米 B. 占城稻 C. 马铃薯 D. 花生
6.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通判 C.户部 D.枢密院
8.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 A.天津和上海 B.开封和杭州 C.广州和泉州 D.厦门和宁波
9.如下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诗)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1.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13. 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 杭州 B. 泉州 C. 景德镇 D. 广州
14.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 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 C. 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 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15.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1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 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 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徒 (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城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衣获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1)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史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艘沉船的出水文物主要是什么物品?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