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5年9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5:56: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 A.怀疑论 ( ) B.不可知论 ( ) C.唯灵论 ( ) D.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直观反映论 (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实践的观点 (√) C.辩证法的观点 (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 D.康德哲学的功绩 (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 C.科学实验 (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 ) B.不可知论学派 ( ) C.唯理论学派 (√) D.经验论学派 (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 )

B.经验论学派 (√) C.唯物主义阵营 ( ) D.唯心主义阵营 (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

1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 )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 )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

1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 )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 )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 )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

20.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21.“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

23.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 ) B.唯物论 (√) C.辩证法 ( ) D.唯心论 ( )

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 )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 )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

2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 )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 )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 )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26.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 )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 )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 )

2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 ) B.概念——判断——推理 ( ) C.实践——认识——实践 (√)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 )

28.概念、判断、推理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 )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 )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 )

29.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 )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 )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 )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

3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 ) B.人类的社会生活 ( )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 ) D.人类的社会实践 (√)

3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 ) B.熟知不等于真知 (√) C.熟知起源于真知 ( )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 )

32.真理是:()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 )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

3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 )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 )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 )

34.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B.真理是自然规律 ( ) C.真理是社会规律 ( ) D.真理是正确认识 ( )

3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 )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 ) C.能否付诸实践 ( )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

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 )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 )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 )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

3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 )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 )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 )

3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 ) B.真理具有绝对性 ( ) C.真理具有相对性 (√) D.真理具有全面性 ( )

3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A.不确定性 ( ) B.主观性 ( ) C.相对性 (√) D.绝对性 ( )

40.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一元性 (√) B.有用即真理 ( )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 )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5年9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gkw48wrm76b8ve00zsa83uyx967u500v7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