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哈姆雷特》
一、知识链接: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作者:英国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二、剧情梗概:
丹麦国王神秘地死去,他的弟弟克劳狄斯登上王位,并娶了原来的王后乔特鲁德,即他的嫂子,哈姆雷特的母亲。
邻国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机发兵,想报杀父之仇,并夺回割让的土地。 年轻英俊、正直善良的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亲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气愤地喊道:“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哈姆雷特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一个阴森恐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原来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鬼魂把他引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向他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原来,他在午睡时,被自己的弟弟用毒药灌进耳朵而亡,他要哈姆雷特替他报仇。怒火中烧的哈姆雷特从此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他失了一切旧的记忆,只让复仇大事留在脑海中。
哈姆雷特疯狂地爱上了首相的女儿奥菲利亚,而世故的首相波洛涅斯阻止女儿和他来往。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她,在她面前做出了许多癫狂的举动。从此,宫中谁都知道王子为爱情而发疯了。
老奸巨滑的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态,派波洛涅斯和奥菲利亚去试探王子的心。其实,哈姆雷特并没有疯,只是性格忧郁、优柔寡断的他看透了人世间的丑恶,不肯轻易的相信别人。他开始对一切都产生怀疑,甚至对鬼魂的话也产生怀疑,是真?是假?对母亲又恨又爱,对鬼魂将信将疑,对生活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忍受命运的折磨,还是反抗人世的苦难?仇恨一直吞啮着他的心,复仇的信念始终难忘,可他总感到敌人是那么的强大,而自己又是那么的弱小,他为不能替父报仇而感到痛心疾首。矛盾重重的哈姆雷特在焦灼的内心和冷酷的现实之间不得安宁,濒于疯狂,他索性半真半假地装起疯来。他终于明白了:世界是污浊的瘴
气的集合,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园,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一个戏班到宫中献艺。哈姆雷特趁机安排他们上演《贡扎古之死》,加了几段情节,把戏名改成《捕鼠机》。台上,国王的侄子把毒药灌入国王的耳朵谋害了他,夺走了王后。台下,做贼心虚的克劳狄斯大惊失色,起身就走,哈姆雷特证实了鬼魂的话。当天晚上,哈姆雷特在去见母亲的途中,突窥见了克劳狄斯正在祈祷。哈姆雷特想趁机杀了他,但因为怕一个人在祈祷时杀了这个人,会使他的灵魂升上了天堂,而没有下手。
哈姆雷特来到母亲的卧室,母亲劝他不要再疯狂下去了。哈姆雷特怒火中烧,他猛地拿起镜子,要母亲照照自己的灵魂。这时帐后突然有人惊呼起来,哈姆雷特以为那偷听者是克劳狄斯,一剑刺过去,但倒在地上的却是波洛涅斯。他痛诉母亲失去了理智,当了情欲的奴隶,违背了同父亲的誓言,玷污了贞节,亵渎了爱情。此时鬼魂又出现了,他一面鼓励王子坚定复仇的决心,一面让王子安慰惊惶失措的母后。
克劳狄斯以波洛涅斯的死为借口,将王子送往英国,并秘密地嘱咐英王将王子处诀。哈姆雷特在途中偷拆开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偷改了信。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
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的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她终日游荡,采花、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梢,身下的树枝断了,她落入河中溺水而亡。她的哥哥雷欧提斯
1
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他们得知哈姆雷特回国,便定计谋害他。
哈姆雷特让霍拉旭陪他去王宫,途经墓地时,就赶上奥菲利亚的葬礼。看见情人的尸体,内心的悲愤一下子暴发出来,他失去了控制,冲过去跳进墓穴,与雷欧提斯在墓穴里打了起来。
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雷特决斗。哈姆雷特不顾霍拉旭的劝阻,接受挑战。决斗开始了,哈姆雷特占了上风。在第一回合中,他击中对方一剑,克劳狄斯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以示祝贺。王子急于进行比赛,就把酒放在一边。第二回合中王子又获得了胜利。王后十分高兴地替王子饮下了这杯毒酒。雷欧提斯深知他手中毒剑的厉害,一直不肯轻易往王子身上刺。但最后在克劳狄斯的煽动下,一剑刺中哈姆雷特。同时哈姆雷特夺过了对方的剑也刺中了对方。
就在这时,王后大叫着倒在地上,中毒身亡。奄奄一息的雷欧提斯在最后一刻良心发现,当众揭发克劳狄斯的阴谋。王子举起手中毒剑刺向克劳狄斯,杀死了仇人,自己也毒性发作倒下去了。最后哈姆雷特让把王位传给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三、主要角色:
哈姆雷特 —— 丹麦王子。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 克劳狄斯 —— 丹麦现任国王。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乔特鲁德—— 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狄斯,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狄斯预设的毒酒,身亡。
波洛涅尔 —— 克劳狄斯的御前大臣。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之间的爱情。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他躲在一块挂毯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子一剑刺死。
雷欧提斯 ——波洛涅尔的儿子。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
奥菲莉亚 ——波洛涅尔的女儿。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但种种阻力警告她王子的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 霍拉旭 ——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
福丁布拉斯 —— 挪威王子。在剧中只有短短的过场戏。但他的重要性在于,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阐述了剧作主题。 四、情节线索:
三条线索:哈姆雷特为父被谋杀篡权复仇,雷欧提斯为被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纽斯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全篇。三条线索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其他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其中尤其重点写了哈姆雷特一家和奥菲莉娅一家的种种纠葛。 五、主旨分析:
①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②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2
③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向往。
④对于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六、分幕解析:
第一幕
1.哈姆雷特的名言:“软弱者,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是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答:克劳狄斯与王后结婚大典上,哈姆雷特看不出王后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并请求他留在王宫后,他发出的感慨,认为他父亲对他母亲真是怜爱的无微不致, 甚至不肯让强风吹抚於她的脸颊。 可是, 一月之内,她竟全忘记了,于是他发出这样的感叹。
2.先王的鬼魂出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衣服?有什么样的表情?他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形象显灵? 答:他穿着他身披之盔甲,就是昔日他奋战那野心勃勃的挪威王时所穿的,他脸上蹙眉怒目,就和他当年在冰原上大破波兰雪车军时一样。 这个形象一方面表现了先王的威武与赫战功,另一方面表现他的愤怒之情。
3.霍拉旭他们为何竭力劝阻哈姆雷特不要跟鬼魂去? 答:霍拉旭生怕鬼魂把他勾引至那汪洋大海或岸旁之峭壁边缘时, 再显露其恐怖原形, 令他丧失理智或发狂, 或是露出狞恶的面目吓坏了年轻的王子。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关心。 4.老国王在告诫哈姆雷特不要忘记复仇时,告诫他如何对待王后的呢?
答:老国王说“无论你是怎样的去进行此事, 别让你的脑子萌起报复於你母之念。 把她留给天堂裁判, 让她受自己良心的谴责及刺戳。”
第二幕
克劳狄斯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哈姆莱特装疯后,克劳狄斯对此表示怀疑,他派大臣普隆涅斯去试探哈姆雷特。普隆涅斯被哈姆雷特骗过去了。克劳狄斯又派两个奸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来试探哈姆雷特,奸细也被哈姆雷特当面戳穿。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狄斯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命戏子排演“捕鼠机”,自己加编新台词,准备试探克劳狄斯。 1.分析“戏中戏”的作用。
2.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历来解释各异。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析《哈姆莱特》第二幕所表现的哈姆莱特性格的复杂性。 参考答案:
1.为了证实克劳狄斯的罪行。
2.国斯达尔夫人认为,哈姆莱特的疯癫不是假装出来的,而是“真正的疯癫”。在她看来,剧本只是描绘了一幅“人类精神在生活风暴超过了自己的力量而遭到毁灭时的最动人的图景。” 有些评论家则认为哈姆莱特自始至终是一个清醒的正常人。他头脑清醒富有智慧,思想敏捷,善于判断;对复杂而危险的形势应付自如;巨大的悲伤并没有使他丧失意志,愤怒的火焰也没有烧毁他的理智;严肃的自我解剖乃至对自己的咒骂,只是为了激励自己的意志;苦苦的深思和反复的权衡,完全是为了寻找完成理想大业的最佳途径;即使貌似癫狂的言谈,也寓有深奥的哲理和对颠倒混乱世界的讥评。
3.第二幕哈姆莱特性格的复杂性充分表现出来了。他“柔弱”,柔弱到不能起来行动;他有自我批判能力,但并不能克服他的柔弱心理,更说明柔弱是他性格最大的弱点。他柔弱到甚至怀疑起父亲鬼魂的真实性,他所以要命戏子排戏试探叔父,是要证实鬼魂的话是不是真的。这真是柔弱到了极点,和第一幕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复仇精神不可同日而语。
4.哈姆雷特决心为父复仇,并要“负起重整乾坤责任”重任,他为什么有意装作疯子? 答: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对手克劳狄斯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强大而又阴险,哈姆雷
3
特怕不小心泄漏了心事,反遭敌人的毒手);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借装疯既可以躲过对方的耳目,也可借此试探对方);借疯言疯语,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
第三幕:
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1.举出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两句经典台词,并简要赏析。
答:“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莱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的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的脆弱的性格特点,这成为世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莱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尤其是生死抉择的共同心声。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哈姆莱特对人的礼赞,成为人文主义最经典的宣言。 2.《哈姆莱特》中共有三个复仇者,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斯,请简述他们复仇的差别。
答:哈姆莱特复仇既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整个王国,是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是人性善与恶的交锋,其中夹杂着一个思想者、年轻人的爱与恨的痛苦与困惑,最具人生价值。雷欧提斯复仇是为了父亲,为了复仇他煸动民众,为了复仇他不择手段,复仇炽烈的怒火也毁灭了自我,最没价值。小福丁布拉斯为了父亲的荣誉和土地复仇,当受到强有力的阻碍时,他便停止了复仇行动。他的复仇最具有功利性,也最不坚定,但也最理智。 3.《哈姆莱持》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答: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是:第一,克劳狄斯趋兄长哈姆莱特午睡时,偷偷将毒药灌进他的耳中,谎称是毒蛇咬死了老哈姆莱特,夺走了兄长的生命、王冠和王后。第二,克劳狄斯觉察罪行败露,借哈姆莱特错杀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星地送去英国避难,却在国书中威逼英国国王见到哈姆莱特后立刻将其枭首。第三,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揭示了阅读的神奇和成果的多元,请简述你所能读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哈姆莱特形象?
答:一说:哈姆莱特出身高贵,举止优雅;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博学多才,深受百姓的拥戴。他敬爱父亲,深爱母亲,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变得忧郁,母亲的背叛令他痛苦,复仇的艰难令他焦虑、失常。但他逐步坚定起来,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惩治了罪人。
一说: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他一直未能主动履行复仇的使命,而是在命运的帮助下完成了使命。
一说: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这事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他是怎样的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艰,总是能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
5巧合是剧作情节设置上常用的技巧,请简述《哈姆莱特》中的三个巧合及其作用。
答:巧合一:哈姆莱特正为鬼魂所述上否为真实而疑惑时,进宫献艺的戏班突然到来。巧合二:哈姆莱特正要杀死克劳狄斯时,他突然跪下祈祷,使哈姆莱特打消了立刻杀死他的念头。巧合三:哈姆莱特被遣往英国,恰好带了父亲的印信,并遇上了海盗,得以回国。巧合四:小福丁布拉斯凯旋而回时恰是哈姆莱特清除奸人的时候,继承了王位。
巧合能够使情节不断发展,矛盾激化和解决,是情节摇曳多姿的、富于变化的不可缺少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