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开普勒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出行星运动规律
B.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全面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规律
C. 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D. 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答案】C
【解析】开普勒用三句话概括了第谷数千个观察数据,展示了行星运动规律,A错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不是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而是在高速微观范围内不再适用,B错误;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C正确;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说,但不能解释氦原子核光谱的不连续性,D错误.
2. 如图,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足够长斜面体,下端固定有挡板,用外力将轻质弹簧压缩在小木块和挡板之间,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00J。撤去外力,木块开始运动,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滑到某一位置后,不再滑下,则
A. 木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100J
B. 木块运动过程中,斜面体的支持力对木块做功不为零 C. 木块、斜面体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最终,木块和斜面体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滑行 【答案】B
【解析】因为到达最高点后,木块不再下滑,所以木块必受斜面给的摩擦力作用,斜面体受到木块给的斜
1
向右上的摩擦力作用,该力在水平方向上有一个分力,故斜面体向右运动,木块相对地面在水平方向上有位移,所以斜面体对物块的支持力与水平位移夹角不垂直,故斜面体的支持力对木块做功不为零,木块、斜面体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有摩擦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B正确C错误;将弹簧,木块和斜面体看做一个整体,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为零,所以系统动量守恒,释放弹簧前系统动量为零,故释放弹簧后系统动量仍旧为零,即木块和斜面体最后静止,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克服摩擦力做功)以及木块的重力势能,即木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小于100J,AD错误.
3. 遐想在地球赤道上有一颗苹果树,其高度超过了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高度。树上若有质量相等的三个苹果A、B、C,其高度分别低于、等于、高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苹果A的线速度最大
B. 苹果B所需向心力小于苹果A所需向心力 C. 苹果C离开苹果树时加速度减小 D. 苹果C脱离苹果树后,可能会落向地面 【答案】C
【解析】三者的角速度相同,根据
可知苹果C的线速度最大,A错误;根据
可知半径越大,
向心力越大,故苹果B所需向心力大于苹果A所需向心力,B错误;由于C苹果的角速度和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而根据
可知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所以C所在轨道的的角速度大于该轨道所需的
角速度,故做离心运动,所以苹果脱离苹果树后,根据宇宙,C正确D错误.
可知轨道半径变化,加速度减小,飞向茫茫
4.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一光滑杆固定在地面上,杆与地面间夹角为θ,一光滑轻环套在杆上。一个轻质光滑的滑轮(可视为质点)用轻至绳OP悬挂在天花板上,另一轻绳通过滑轮系在轻环上,现用向左的拉力缓慢拉绳,当轻环静止不动时,与手相连一端绳子水平,则OP绳与天花板之间的夹角为
2
A. B. θ C. +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水平向右缓慢拉绳至轻环重新静止,则环处于静止状态,对环受力分析,由于不考虑重力,则有绳子的拉力垂直于杆的方向时,圆环能保持静止;再对滑轮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确定OP段绳子的拉力方向.
只有绳子的拉力垂直于杆的方向时,绳子的拉力沿杆的方向没有分力,此时圆环能保持静止,由几何关系可知,QP段绳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再对滑轮分析,受三个拉力,由于OP段绳子的拉力与另外两个拉力的合力平衡,而另外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故PO在另外两个拉力的角平分线上,结合几何关系可知,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D正确
5.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2T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L=5m的细圆筒,绕其一端O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角速度ω=60rad/s的匀速圆周运动。另端有一粒子源,能连续不断相对粒子源沿半10-6C,质量m=3×10-8kg,不计粒径向外发射速度为ν=400m/s的带正电粒子。已知带电粒子的电量q=2.5×
子间相互作用及重力,打在圆筒上的粒子均被吸收,则带电粒子在纸面内所能到达的范围面积S是
2222
A. 48πm B. 9πm C. 49πm D. 16πm
【答案】A
【解析】发射粒子时,粒子沿半径方向的速度为v=400m/s,粒子随细圆筒做圆周运动,垂直半径方向的速
3
度为ωL=300m/s;
故粒子速度为v'=500m/s,粒子速度方向与径向成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做向心力,故有:所以,运动半径为:
;
;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做圆周运动也是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根据几何关系,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到O的距离为s=4m
故带电粒子在纸面内所能到达的范围为内径为s﹣R=1m,外径为s+R=7m的环形区域;
2222
故带电粒子在纸面内所能到达的范围面积为:S=π(7)﹣π(1)(m)=48π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内径为2R、高为H的圆简竖直放置,在圆筒内壁上边缘的P点沿不同方向水平抛出可视为质点的三个完
2
、0°全相同小球A、B、C。它们初速度方向与过P点的直径夹角分别为30°和60°大小均为v0,已知v0>
。
从抛出到第一次碰撞筒壁,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小球运动时间之比tA︰tB︰tC=︰2︰1 B. 三小球下落高度之比hA︰hB︰hC=2︰︰1 C. 重力对三小球做功之比WA︰WB︰WC=3︰4︰1 D. 重力的平均功率之比PA︰PB︰PC=2︰3︰1 【答案】AC
【解析】因为三个小球都碰壁,说明没有下落到底部,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几何知识可知三个球的水平位移
,
,
,而所用时间
4
,A正确;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三小球下落高度之比
,B错误;重力对小球做功,故,C正确;
重力的平均功率,故,D错误.
7. 图a中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依次接入如图b所示的甲、乙两个正弦交流电源。接电源甲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使小灯泡A正常发光,灯泡的功率及电流频率分别为P1、f1;保持滑片位置不变,改用电源乙,小灯泡的功率及电流频率分别为P2,f2,则
A. f1︰f2=3︰2 B. P1︰P2=2︰1
C. 若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电源乙可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D. 若将变压器动片P向下移动,电源乙可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答案】AD
【解析】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从图b中可知
,即
,所以
,A正确;从图b中可
知甲乙两个电源的电动势最大值比为2:1,所以两种情况下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比为2:1,所以两种情况下通过灯泡的电流比为2:1,根据
可知
,B错误;若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