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规划志
第一章 城市发展概况
一、区域位置
高淳县隶属江苏省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端,长江以南,南京市郊。地处东经118o41′-119o21′,北纬31o13′-31o26′之间,北临溧水,东接溧阳,西南与安徽省的当涂、宣州和郎溪三县(区)接壤。
随着2010 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并逐步向“泛长三角”地区扩散,高淳地理区位逐步由边缘化向中心化转变。高淳县距禄口国际机场50公里,在南京1小时都市圈内;芜太公路横贯东西,东达苏锡常沪、西至芜湖;宁高高速和高宣路在境内衔接贯穿南北,南抵宣郎广,北通南京,交通便捷。
二、行政区划
距今约 1.2 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今固城湖和石臼湖之间的区域繁衍生息,约6000 年前,高淳县境内出现原始村落。公元前1800 年左右,高淳属越,后属商,继又属吴。春秋时期,高淳属周,后复属吴,继又归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置溧阳县,属会稽郡,高淳隶溧阳。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 年)置溧水县,属蒋州,高淳属溧水。明弘治四年(1491 年),高淳建县,属应天府。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为天京,高淳为天京西南藩篱。1933 年高淳县属溧阳区,1935年属江宁区。1949 年5 月2 日高淳全
境解放,成立高淳县人民政府,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区。1983 年3 月实行市管县,高淳县划归南京市管辖。
高淳县域总面积 802 平方公里,2009 年常住总人口为40.68 万人现辖淳溪镇、阳江镇、砖墙镇、古柏镇、漆桥镇、东坝镇、固城镇、桠溪镇等8 个镇、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 个居委会、139 个村委会。
目前,我县已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县”、“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殊荣。
三、自然条件
高淳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南京凹陷的边缘地带,溧高褶皱隆起带背斜一翼自北而南斜穿县境,有大面积的黄土岗地分布,在流水切割下,岗地破碎,形成县境东部丘陵起伏,岗、塝、冲交错的特点。由于中生代燕山运动后期的断裂作用,使溧高背斜西北翼断裂下沉,在县境西部形成了一个广大的凹陷盆地。因此,高淳地貌由平原和丘陵岗地组成,以平原为主。全县平原面积291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51.37%;丘陵岗地面积275.5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48.63%。平原有石臼湖、固城湖湖区平原和胥溪河河谷平原。湖区平原位于位于县境西部固城湖、石臼湖之间,系由水阳江和区内河流夹带的泥沙在石臼湖和固城湖湖盆中淤积而成。高淳县属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 1157 毫米,年平均气温15.9℃,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极端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7.6℃。高淳县域内沟汊纵横,水域辽阔,地表水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有水阳
江、胥河、运粮河、官溪河、石固河、港口河、漆桥河、漕塘河、沛桥河、松溪河、桠溪河等,分属水阳江、太湖两大水系。胥河、官溪河经固城湖相连,东西向横穿县内,茅东闸为两大水系之界,西部属水阳江水系,流域面积597.5 平方公里。
四、社会经济
自2000年-2009年,高淳县GDP、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基本达到20%左右,其中GDP从2000年的37.3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99.43亿元,翻了两翻。产业结构从25:42:33演变成8:59:33。但由于基数有限,高淳县的经济总量份额依然较小,2008年,在江苏省52个县(市)中排名第34位;2009年,高淳GDP总量占南京全市GDP份额亦相当之低,约占南京GDP总量的4.71%,在南京五个外围区县中仅略高于溧水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口较少,高淳人均GDP情况在全省排名靠前,2009 年人均GDP达到6809美元(常住人口),2008年人均GDP在全省县(市)中列13位。
对比2008 年南京市及江苏省投资、消费、净出口在经济驱动中的比例关系也可以看出,出口在高淳经济发展中作用过小,投资占比过大,需谨防固定资产投资泡沫,并应进一步强化消费在高淳经济发展中作用。
五、城市性质
2002版高淳县总体规划《高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0--2020)》明确高淳的城市性质:高淳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水乡
特色和古镇风貌的现代化湖滨城市。
第二章 总体规划
第一节 总体规划
一、 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我县最早的总体规划为1984年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的控制范围为东起宝塔寺,南临固城湖,西至官溪河,北抵东、西甘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该规划针对当时毁城墙、填护城河造新路的行为,提出了修复保护旧城区,开发建设新区,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水乡古镇的指导思想。规划及时保护了现高淳老街及周边历史街区,促使了城市向北扩展、向东延伸,提出旧城维持不变,新区棋盘式布局的道路建设方针,为今天的新旧城区空结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高淳的城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992年的淳溪县城总体规划由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和高淳县城乡建设局共同编制,于1997年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规划编制范围约60平方公里。1992 年总体规划编制于全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高淳县的发展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较好的分析了高淳县的城市性质,用地功能结构清晰,城市中心及城市生活功能带的界定基本符合实际。然而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不足,较少考虑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及当时区域竞争环境对高淳发展不利的现实,逐渐显露出目标过高发展规模过大的缺陷,规划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
根据南京市及高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淳作为南京特大城市的远郊城区,必须适应21世纪的发展要求。为应对高淳县域行政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