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造成东北地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8:12: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造成东北地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

摘要:我国东北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由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和政策造成的,而实施东北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也应当从现行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改进着手。因此,我们对于东北地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主要着眼于对改革开放前后实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及其后果的考察,從东北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差,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财政税收对农业的收支差,农村金融存贷差,土地征用与出让价格差,城乡居民就业差,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北地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原因分析

我国东北地区的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不仅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表现,由于历史上我国长期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偏重于城市及重工业的经济政策,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转轨经济的一些重要制度特征,造成了我国当前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错综复杂的城乡关系。也可以说,我国东北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由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和政策造成的,而实施东北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也应当从现行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改进着手。因此,我们对于东北地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主要着眼于对改革开放前后实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及其后果的考察,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的制度和政策分析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差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当时落后的经济基础和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工业城市的战略。相对于轻工业和服务业而言,重工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为了稳定城市社会和经济,我国相应地在农村建立起了人民公社制度和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尤其是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这样的制度安排使我国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现象。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在“三线”建设以及“上山下乡”运动时期还出现了倒退。可以说,偏向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和严格的户籍制度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过程中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特点。

在东北地区,与工业化迅速发展形成对照的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这主要是因为偏向于重工业的工业结构无法为服务业提供足够的生产资料和需求市场。2005年,我国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仅占总就业人员的31.4%,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有很大差距。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美国75.9%,英国75.0%,日本65.6%,德国65.5%,韩国63.5%。相对于工业而言,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明显的趋势,而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落后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有很大关系。

城市化是缓解和消除东北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而我国历史上

造成东北地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h67b4zuj01symv1jox557eja0pqkz006n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