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内……不……能……答……题 密……封……圈……内……不……能……答……题 重庆市区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曾设司市之职,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 司市之设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利于规范市场商业行为
2.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
A.注重遵循自然规律 B.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牛耕已普及全国 D.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下表摘编了一些古籍中关于三国时期东吴之地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知,当时东吴地区
出 处 《吴志?鲁肃传》 《吴都赋》 内 容 孙吴“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建康(今南京)“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东吴之地“其田野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国税再熟之稻”。 《吴书?钟离牧传》 钟离牧有田二十亩,年获六十斛米,平均每亩可达三斛。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经济得到开发 C.耕作技术全国领先 D.贫富差距缩小 4.白居易诗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歌反映出当时传统社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分工明确 C.精耕细作 D.保守落后
5.据《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钿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 ”这 A.增强了官营手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B.导致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丧失 C.一定程度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 D.有利于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6.河西走廊的许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当时的钱币,其中有汉半两、五铢,王莽货泉,唐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金朝正隆元宝,西夏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和皇建元宝,北宋及南宋钱等。 由
此可见,由汉至宋
A.河西地区是中国的商贸中心 B.东西方交流推动了西北繁荣 C.历代政权以开发河西为重心 D.河西走廊上各民族交汇融合
7.右图所示是土耳其托普卡普宫中收藏的一幅15世纪的细密画。 该画描绘的是当时贵族送女出嫁的场景,图中左下角的轮车中载有许多中国的青花瓷器作为嫁妆。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的制瓷技术已趋于成熟 B.土耳其的社会风气由俭入奢 C.文明交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D.东西方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
8.在清代前期上海地区出现了“其女子多勤苦织纴,篝灯燎火至达旦不休,终岁生资悉仰给于织作”,“妇女馌饷外,耘获车灌率与男子共事,故视他郡虽劳苦倍之,而男女皆能自立”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手工业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农业 B.自然经济已逐渐走向解体 C.妇女参与生产提高了自身地位 D.女性屈从于夫权饱受盘剥
9.1843~1860年全国出口的茶叶,1843年为132958担,1853年为788127担,1860年达到910638担。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A.日益卷入国际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C.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D.茶叶产量急剧增加 10.右边两幅图片中的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是它们都
A.属于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 B.引进了大量西方资金技术 C.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D.有力地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市政府在公园里修筑纪念建筑、举办纪念活动;按市政府要求,广州的公园都安设了多座音乐播放机,并经常举办书画、科技展览和各种游艺、表演。 由此可见,当时
A.广州是国内公众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B.公园成为了塑造现代国民的空间 C.公园是进行国民教育最主要的场所 D.广州市民的生活方式已全盘西化
12.1941年,陕甘宁边区鼓励私人开办工商企业;欢迎民族资本家、海外华侨来根据地兴办实业;在尊重中国主权并且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根据地进行实业活动。 边区政府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 B.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C.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D.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13.1954年福建召开全省侨汇(海外华侨华人汇回国内赡养家眷等款项的简称)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鼓励侨汇业“以私人名义,延用原牌号,分散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这一政策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否定 C.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D.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14.1979年,粮食部下发通知,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 除政府直接控制的粮食价格外,出现了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 这反映出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C.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解决 D.国家经济体制有所调整 15.下表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由此表可见,当时
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部分情况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