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2:58: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节 城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以及衡量城市化的指标,了解城镇化的意义。 2.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3.认识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4.理解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 2.通过案例分析研究。 3.自主思考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城镇化的过程,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镇化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

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城镇化的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即教材31页图2.11) 并提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学生交流

[新课教学]: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城镇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和区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 时间差异

(1)在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 (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至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4.3%。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例如,英国、美国的城镇化在19世纪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城镇化水平已达70%。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但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不足40%。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世起步时间 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新技术革命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城镇化水平 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20世纪70年代,发达回家城镇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从20世城镇化发展趋向 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人口从大城市向环境质量较好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1)初级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

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只有33.6%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3)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教师提问:中国的城镇化是什么样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hb1p1umfr3pit886asl2xn8u9whjn0048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