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示长安君 [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出使辽国临行时写的。 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这首诗用词凝练,颈联用“ ”和“ ”二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使离别悲情更为浓烈。
2.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曾云“当时只道是寻常”,王安石在此诗中通过日常生活表现情感恰好印证了这句话。请结合颔联赏析。
【答案】 1.三年、万里
2.通过描写兄妹俩用不着世俗的客套,随意准备些酒菜边吃边聊,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两人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表达了兄妹间久别重逢的快乐亲切之情。
古诗词阅读
题乌江亭 乌江 【唐】杜牧 【宋】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 生当作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 至今思项羽, 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3.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
4.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①
①
杜牧: 李清照:
【答案】
3.遗憾,惋惜 赞扬,肯定
4.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
【答案】一定要登上泰山山顶,去领略一下众山小(居高临下)的气势。 结尾想象,以虚写(衬)实,用憧憬登临泰山,来显现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用泰山的雄伟衬托作者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俯视一切的人生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
B. 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时间宝贵,应珍惜.
C. 三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走在路上的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
D. “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7.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
过完了
B. 次句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
C. 三、四句叙事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D. 道人来“引笑”的字里行间,表现诗人也慵懒散漫的生活一面。 【答案】 6.C 7.D
古代诗歌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 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 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9.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答案】 8.D
9.示例: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示例: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④
⑤
②
③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