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手指
教学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 指名学生猜谜底。(手指)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手指)
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
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
【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