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煤
矿瓦斯治理工作是保护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煤矿的重要举措。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瓦斯治理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以消灭“一通三防”重特大事故,消灭煤与瓦斯突出为目标,深入开展瓦斯治理,大幅度降低瓦斯超限事故;加大隐患排查整改,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推动安全文化、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实施“系统升级、抽采先行、防突为天、技术突破、装备并重、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的瓦斯综合治理工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增强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最终建立本质安全型高效矿井。
二、工作目标
全矿全面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活动,强化瓦斯综合治理责任体
系,硬化工作指标,优化生产系统,消除物的、人的不安全因素。消灭瓦斯灾害死亡事故,消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瓦斯超限,提高矿井瓦斯抽采率,优化抽放钻孔参数,改进封孔技术,提高地面瓦斯抽放泵站瓦斯浓度,发展瓦斯民用、发电、化工等相关产业,优化瓦斯治理体系。
1
三、瓦斯治理的机制及职责
1、瓦斯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思想
上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瓦斯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瓦斯防治工作当作“天字第一号”工程来抓,认真部署、拟定目标、制度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各部门相互协作、各负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华泰煤矿瓦斯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张 勇
副组长:张江涛 崔宗保 武治普 李太升 叶晓明 焦文举 张京帅 刘延博
成 员:张志亮 刘继峰 付佳文 左豫东 张新锋 宋战根 连铁成 张保四 刘红亮 张现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风科,由张京帅任办公室主任。瓦斯防治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矿井瓦斯防治管理工作,研究解决瓦斯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负责安排、落实、处理到位。对不处理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管理,做到五定一落实,即定地点、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定奖惩,落实好记录,存档备案。
四、 矿井基本概况
1.矿井地质
(1)矿井边界及井田面积
河南大峪沟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泰煤矿位于310国道北约5km处,陇海铁路和开(封)-洛(阳)高速公路从北部约6km通过。大峪沟~高山沥青公路从区内中部通过,区内各村庄之间
2
均有沥青公路及简易公路相通,三号井、红旗井均有铁路专用线与陇海铁路接轨,因此矿井运输条件便捷、可靠。
(2)井田地层
本井田属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含煤岩系有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群。煤系地层总厚646.16m,共分八个煤组,含煤21层,煤层总厚19.19m,含煤系数为2.96%。其中含可采煤层2层,可采煤层总厚5.64m,可采含煤系数为0.87%。本井田仅有山西组的二1煤层及太原群的一1煤层为可采煤层,现分别叙述如下:
(1) 二1煤层
二1煤层俗称黄煤,赋存于山西组下部,大占砂岩之下,上距砂锅窑砂岩65m左右,下距一1煤层平均69 m,煤层层位稳定,普遍发育,含夹矸1~4层,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局部地段
23
夹矸厚度大于可采厚度,而出现分叉煤层二1和二1。
二1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也有少数钻孔为细
2
砂岩,二1煤层发育时,则多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偶尔为细砂岩。二1煤层直接底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地段仅以薄层炭质泥岩与太原群上部灰岩相隔,下距灰岩0.39~34.51 m,间距变化甚大,靠近谷山井田与井田西部个别钻孔,二l煤层下距灰岩间距较大,间接底板常为一层厚约10m左右深灰色细粒至中粒的长石石英砂岩。
二1煤层为全井田普遍发育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23.80 m,平均厚度为4.62 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据目前钻孔控制情况,厚煤带多集中于20线附近。东部及深部有变薄的趋势。井田内厚薄煤带沿北东方向相间排列呈有规律变化。
(2) 一1煤层
赋存于太原群底部,层位稳定,L1~3灰岩为其直接顶板,厚约10 m左右,本溪群之铝土岩或铝土质泥岩为直接底板,厚7 m左右,大峪沟三号井煤矿井下开采煤厚0.80~1.40 m,最大厚度可达3.00 m;庙沟煤矿煤厚0.48~5.00 m,一般厚1.00 m左右。一l煤层厚度较稳定,矿井开采中未发现无煤带,仅有小面
3
积不可采的薄煤带,大峪沟煤矿三号井井下薄煤带最大长度100 m有余。目前一1煤已开采至-150 m水平以下,井田东西两翼走
2
向开采长度已达7 km,开采面积超过20 km。
综上所述,二1煤层应为层位较稳定,普遍发育,结构较简单之较稳定型的厚煤层;一1煤层属层位稳定,结构较简单,较稳定型大面积可采之薄煤层。 (3)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嵩山大背斜的北翼。总的构造形态为走向280~290o,倾向10~20o,倾角7~14o,单斜构造,区内褶皱不甚发育,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为东西向断裂,倾角平缓(7~14 o)的单斜构造,由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断裂组成。近东西向断裂是与区域纬向构造体系相平行的一组主干断裂,以走向正断层为主,局部伴生有小型的逆冲断裂,并多呈阶梯式或地堑式相间排列,构成了井田内构造的基本格架。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多发育于井田东西两端以压扭性正断层为主。此外,井田内尚发育有近东西及北西~南东向起伏不大的小型宽缓褶皱。
依据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确定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构造。主要断裂有:
(1) 将军岭滑动构造(F9)
位于本区北部边界附近,是滑动构造的主干断裂,地表出露于岳寨、西北沟、将军岭后沟、马岭北至韩沟一带,东西贯穿全区,倾向北,倾角60~72o,落差0~70 m,东部较大,西部较小。2014、2808等钻孔揭露明显,地表有I738、III149、214、206、II432、179等地质点和k1、k3、k4探槽控制,基本查明。
F9滑动构造面倾角上陡下缓,呈现“犁式”形状,落差上部大、下部小,当断裂面延深至二1煤层时,由切割岩层变为顺层错动,对二1煤层影响较大,局部铲蚀煤层,使煤层断失、变薄或增厚,煤芯构造挤压揉皱现象明显,滑面发育,强度极低,夹矸呈叶片状,有大量滑动构造面及白色次生薄膜。煤层顶板岩芯均较破碎,且具水平滑动镜面及擦痕。对一1煤层无影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