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课堂搬到绮园 ——我对女儿的初期教育散记
或许是身处异乡太久,或许是生活在大城市太久,或许是有了些年纪,…….这次回到故乡,家乡的漂亮山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在我内心引发的震撼,简直无以言表。我内心只会说:真的不想走了。我爱家乡,尤爱家乡的南北湖和绮园。
在我女儿内心,南北湖和绮园这两处也是她的最爱。带她去过一次,她就老缠着要再去。南北湖是远了点,咱们住在武原镇,又没有交通工具;但绮园却近在咫尺,于是乎,我俩就常常出入绮园。
到八月下旬,英语角在假期中白天的课程大体终止,因为暑假将终止,学生要开学,我也累了。白天,尤其是上午,我的时刻就全归了女儿。于是乎,几乎天天早晨,我俩都泡在了绮园。也确实是说,咱们既找到了休闲的处所,又把课堂搬到了绮园。
我给女儿找了个好朋友
还在暑假前,我的英语角来了个小男孩,其年龄与我女儿只差不到一月,颇得我的喜爱,我用英文名叫他“David”。他的父母也是澉浦人,咱们两家已连年相交,算是老朋友了。在David之前,他们有过一个儿子,养到二十来岁,却不幸淹死。夫妻俩痛不欲生,后来才下决心,又生了David,其时,其父已年届五十。得此子后,其父母精心育子,连年不落发门,直到去年才来海盐做点小生意。其父从David两岁不到,就以他伟大的父爱和韧性,教儿子认读汉子,积连年之功,已使儿子识字多达三千余。此事在本地媒体上已有报导。
我很庆幸自己能取得如此好的苗子。虽说他认读的三千多汉字未必能真正把握利用,有很多乃至都不知其意。但它毕竟通过学习,经历了那么多的汉字,有了初步的中文阅读能力,而且也养成了学习适应——这一点就超级重要。从他身上我还看到了良好的性情和适应,就比如一块质朴的美玉。开始,David 只是跟我学英语。后来我又说服其父母跟Angella一路学习,如此,除英语外,还要学习国学、日语等。从八月下旬起,差不多天天上午,我都带着他们去绮园晨读。
他们在一路戏耍、一路学习。小小孩专门快就成了好朋友。今年中秋,我写了首诗,专记其事:
甲申中秋*绮园
写于绮园中秋天,时携小童至该园念书已月矣。 玉女金童嬉绮园,语习中外读古今。 西风送爽闻鸟唱,碧池泛香听书声。 课子又意课人子,秋天不觉秋上鬓。 归得故乡两三年,逝者如斯远世尘。
作为念书的环境,绮园实在是太好了。它的绮丽、优雅和宁静,犹如仙境。秋季凉爽新鲜的空气、金色的阳光、绿色的草木、漂亮的鲜花,还有可爱的水池和池中活泼的鱼儿,再加上蝉的鸣叫和鸟的歌唱,真是乐趣无穷。天天早晨,他们都要读好几本书。第一是《论语》,有时还要读一些古诗词。第二是英语,选用《新概念英语》一、二册。还有日语。差不多读半小时左右就让他们休息一下,二、三十分钟后再接着念书。一样来讲,一个早晨真正念书的时刻约有两小时,不多很多。但他们念书的效率却专门高。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中,他们精神振奋、思绪清楚;尤其在约二、三十分钟的休息时,好动的小孩,更是满园嬉笑奔跑。一动一静,对他们的学习和锻炼、躯体和性情都大有益处。
能给女儿找到绮园如此的好地址,又能找到David如此优秀的小朋友,伴她一路念书,我实在感到超级的高兴。比较一下他们俩: David的汉语基础要好些,在国学课上处于领先,而且他对日语的同意要比英语快得多,因此在日语课上大体能跟得上Angella;只是在英语课上Angella遥遥领先。就如此,他们俩互有优势,既能相互帮忙,又能彼此比拼,实在是一对好伙伴。在我的诗中,将他们比作金童玉女,洋溢着我的喜悦和期盼。
我请屺老和白石老给她当教师
从九月份起,我给女儿增加了一门艺术课——书法与国画。偶然也在绮园对实在景教她国画。
早在一年多前,Angella就开始喜爱涂鸦。那时,我就买了些教儿童画的书给她,由她随意涂鸦,并非去标准她,也未认真地教过她。这倒并非是因为我不重视画画,而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想好如何来教。直到九月的一天,咱们一家去了Gavin家,他的习画进程给我专门大的启发,我一下子就悟到该如何去教了。
Gavin仍是在David之前就来学英语了,但学了一个月就没再来。这小
孩比Angella小几个月,同意能力很强,在我眼里很有灵气。于是,我就询问他父亲。他父亲的说明令我很是惊讶。原先这小孩在国画方面,既有家学渊源,又很有作画天分,其父对他期望甚高,想让他集中精力于国画。我很想去看看他的画,也很想了解一下他们对幼儿的教学方式。于是咱们应约到Gavin家去做客。看了他的画,我很震惊:五岁未满的小孩,才学一年多,却能画得那么好!如没成心外,他必然会在绘画上有所作为。我明白得他父亲的安排,但又不完全认同他父亲的观念。因为小孩还过小,不宜过早地囿于专业,更何况在国画方面的进展也离不开其它的基础,尤其是国学的基础。过早地封锁小孩未必有益处。对幼儿,我是坚决主张全面进展的。
但Gavin的画,和他们的教学方式,却给我专门大的启发。第一,教幼儿学画,未必要按学院的方式,比如,必然要从素描入手,一步步地走。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孩意识到美,并感受表现美的艺术形式。尤其就国画而言,其艺术语言很独特。应让小孩多看大师的作品,熟悉这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并在画画的实践中体会运笔、用水用墨和形象、技法的表现。第二,起点要高,要让幼儿一开始就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固然,这并非是说不要基础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书法,这是国画不可或缺的基础。再比如说国学诗文,这也是国画的根底。很难想象没有书法和国学根底的国画会是什么样子。
基于这些考虑,我开始教女儿练字,并选择了齐白石作为她学画的教师。 提及国画和书法,我禁不住想起国画大师朱屺瞻老先生教我练字的故事。可能是1972年的夏天,十四岁不到的我,已习画三四年,拿着自己的习作(主若是素描、版画和摹仿的国画)去拜师。屺老很是认真地看了我带去的画后,就说素描已有些基础,但国画还必然要具有书法的基础。说着就拿起一枝搁在案上的毛笔,在一张毛边纸上写了几个字,示意我如何运笔、如何藏锋,并强调要练出笔力。接着他说的原话,我已记不太清楚,但大意是要练上几年书法,才谈得上作画。回家后,我确是大练了一阵书法,记得还专门请人在机床上车了一个钢球,压在毛笔杆上,以练笔力。但后来由于自己的爱好发生了转变,把习画的事给搁下了,也就未再去屺老那里请教。其实,未再去的缘故,还有自己的一点误解。总以为屺老要我练几年字的说法,有点推诿的意思,恐怕他是不肯收我那个才思不高的学生了。最近我读了章涪陵的《朱屺瞻》一书,才明白屺老的为人和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