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教育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9:50: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直观、形象、切忌说教 5、注意个别差异

第四节

幼儿美育

一、问题导入,理解相关概念。

【问题】:什么是美育?什么是幼儿美育? 【知识要点】: (一)概念

美育即审美教育。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 、通过案例学习和研讨,理解幼儿园美育目标和内容。 【案例呈现】

案例1:小班音乐活动:《春》 活动目标:

1、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2、在音乐情境体验中,初步感应曲式ABACADABACA。 活动准备:

挂图P4、(草帽7大1中2小、2张小鸟、2张小鱼、1张闪电)图卡、背景图、木鱼槌、水袖、纱巾、手套、软垫,结合语言课本《勤劳的人们》认识春天田野的景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1、介绍图片名称

2、(出示挂图P4)师:春天到了,宝宝带着他的玩具熊到花园里去玩,春天的花园可真美,宝宝好开心。那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呢?(请幼儿依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二、主题赏析

1、师:春天会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幼儿依生活经验讲述,教师可结合挂图P4引导幼儿观察春天小鸟在唱歌、流水的声音等)

2、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写春天田野景色的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春》,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维瓦尔第写的。你们注意听听看,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

37

3、提问:

听出来了吗?音乐里都有哪些声音?(幼儿讲) 三、感应全曲A段,听辨强弱

师:春天是个耕地播种的季节,大农夫在地里忙着锄地,小农夫在忙着播种,音乐里他们是怎样锄地和播种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师作律动)

A段:音量强——大农夫锄地 音量弱——小农夫播种 其他段落:聆听状 1、提问:

(1) 刚才听着音乐王老师在做什么?(学大农夫锄地、学学小农夫播种) 2、感应A段,听辨强弱。

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学大农夫锄地和小农夫播种的样子?注意听听看,大农夫出来锄地的音乐是怎样的?小农夫出来播种的音乐又是怎样的?(请幼儿围圈站好)

(1)听A段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大农夫锄地,小农夫播种的动作。(锄地时动作幅度要大,播种时动作要轻) (2)提问:

大农夫出来锄地的音乐是怎样的?(大声,音乐很强) 小农夫出来的音乐是怎样的?(轻、小声,音乐很弱)

(3)师:这回你们来自己听音乐,音乐里什么时候大农夫出来锄地,什么时候小农夫出来播种,听到了就请你用动作做出来,好吗?(播放全曲,在幼儿表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提示。) A段:音量强——大农夫锄地 音量弱——小农夫播种 其他段落:聆听状

四、律动感应曲式:ABACADABACA

师: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好听的音乐里有谁和谁?(幼儿说,老师出示角色图卡,并向幼儿介绍大草帽代表大农夫,小草帽代表小农夫)

1、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音乐里大农夫、小农夫、小鸟、小鱼、雷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播放全曲)老师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种角色图卡。

大小大小——小鸟——大——小鱼——大——雷声_——中大——小鸟——大——小鱼——大小

38

2、依次提问,引导幼儿练习音乐里各种角色的动作。(大农夫、小农夫、小鸟飞、觅虫、梳洗羽毛、小鱼游、雷声等) 3、律动扮演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我都想跟着音乐跳舞了。(听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 A段:农夫/锄地、播种

B段:小鸟/学小鸟觅虫、飞翔、梳洗羽毛

C段:流水和微风/学流水中的小鱼戏水,双手如微风吹拂温柔地挥动。 D段:打雷与闪电/用手抱头或两人相拥。 4、道具扮演

师:你们跳得可真美,如果再用上道具来跳就会更美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1) 逐一介绍各种道具名称。 (2) 将全班幼儿分成五组,

大农夫::木鱼锤 小农夫:铃鼓 小鸟:水袖 小鱼:手套 雷电:两个软垫互拍

(3) 幼儿听音乐在原地进行角色表演。

(4) 如幼儿掌握得较好,可再让幼儿走动起来表演一次。 结束:

师:你们表演得真棒,回家以后也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案例2 :小班美术活动:《小小手》

1、以趣导入:把幼儿的快乐情绪调动起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心理环境。 教学反思: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入门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开始此处老师用简短而又富有鼓动性语言,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言语不多,只引用了较强节奏的音乐,有计划地用一些时而活泼、时而诙谐、时而安静的动作,带动幼儿,使幼儿兴趣盎然。 2、尝试探索:

(1)老师穿上一条有手掌图案的纸制衣服,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 师:变!变!变!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引起幼儿的极大兴趣。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幼儿好奇这一最大特点激发幼儿内在学习的动机,当老师穿着色彩斑斓的奇怪衣服时,他们内心的好奇、冲动就会更加强烈。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2)利用趣味性语言引出主题。

39

师:哈哈!我的衣服好看吧!什么地方好看,快告诉我。 师:你们想不想也有一件这样的衣服

教学反思:趣味性的语言能容易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它让幼儿较为准确的领会老师的意图,引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3)第一次尝试活动:幼儿自己探索寻找方法(幼儿两两穿上纸制衣服,自由涂抹)

教学反思:此环节,老师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旧教学法—重在教的模式,而是让幼儿探索、尝试在先,让幼儿自己去寻找一种可行的方法,然后老师才集中幼儿集体去学习,使个体和整体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4)第二次尝试活动:在进行活动中再次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 师:看看谁的衣服最美?

教学反思:此处老师让两个不同颜色对比,提出质疑,让幼儿探索、发现原来几种颜色的衣服美丽。由于探索没有固定模式,发现是幼儿提供自己的经验、能力不断尝试的结果,所以幼儿在其过程中没有压力,可以大胆进行多次操作。这种探索的美术活动使学习技能的困难不再成为想象的障碍,学习的知识成了幼儿自身的需要和渴求。

第三次尝试活动:帮老师制作衣服

师:你们的衣服真美,可我的后面白白的一点都不好看,怎么办? 教学反思:此环节通过幼儿帮老师涂抹衣服,拉进了师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亲密感,以达到师生情感的融合和互动。

3、评价、展示: 创设一种平等、宽松的评价氛围,让幼儿自由观看、评价、展示。他们边议边评价、自由发表意见,让他们在学习中评价、评价中学习,使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教师的评价也是始终在指导过程中介入的,达到了评价、指导一体化。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想看别人的愿望,又满足了自己作品让大家欣赏的愿望,同时在欣赏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鼓励。 4、时装表演后,随音乐出教室自由结束。

【问题研讨】

以上两个不同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有什么方面的影响?幼儿得到什么方面的经验和益处? 【归纳总结】

(二)幼儿美育的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

40

搜索更多关于: 幼儿教育学教案 的文档
幼儿教育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hwak8qdzu7f2vc1ufzg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