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自然博物馆 解说词 第四区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0:29: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浙江自然博物馆志愿者版讲解词

第四区块 丰 富 奇 异 的 生 物 世 界

三楼展区左侧是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右侧是绿色浙江。迎面影像为您播放了天空、大地、海洋不同领域的景色及相应动物;西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换等自然景观。通过展现生命世界的绚丽图景,使您在美的感悟、乐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地面是浙江烤瓷地图,站在这里您可以鸟瞰浙江的全貌。

地球上有一千多万种生物,它们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生存方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构成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展区设置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和人类”、“遗传和变异”五个单元。将和您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引发您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思考。

多样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由生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这里展示了极地、荒漠、热带雨林、湿地和海洋五个独特的生态场景。

这里是南极生态场景。南极大陆在地球的最南端,98%的区域被冰雪覆盖,年平均温度只有-40℃,最低气温甚至达到-89.6℃,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由于天气极其恶劣,南极是唯一没有土著人定居的地方。但仍然有磷虾、帝企鹅、海豹等一些顽强的生物,在这片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形成了独特的南极生物群。 这是帝企鹅,它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的羽毛,正是因为这副“帝王”之相,获得了“帝企鹅”的美名。

这边脑袋探出冰面的威德尔海豹,是南极最常见的海豹,也是海豹家族中的游泳冠军和潜水能手。它被称为打洞专家,在寒冷的冬天,海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它必须不断地用牙齿啃咬冰面,凿出冰洞,才能钻出冰面透气。长时间的啃咬,严重损坏了它的牙齿,也影响了它的寿命。

南极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多,食物链十分脆弱。比如南极磷虾是企鹅的主要食物,要是人类过度捕捞,企鹅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因此,减少捕杀是维护极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这里是荒漠半荒漠生态场景。青藏高原的藏北无人区是中国著名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幅员辽阔,空气稀薄,人迹罕至,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那里却生存着藏羚羊、野牦牛等世界上最为珍稀的野生动物种类。

前面这两只动物是藏羚羊,它们有着很特别的鼻子,每个鼻孔内都有1个小囊,帮助它们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呼吸。头上长角的这只是雄性藏羚羊,它的角长而直,只有角尖向前微微弯曲,没有角的是雌性藏羚羊。

野牦牛对高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被称作“高原之舟”,与藏羚羊一样,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如今,藏北无人区已不能算是纯粹的“无人区”了,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走进

并了解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因此,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使这片野生动物的天堂尽量不受外界的打扰。

南极和荒漠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否都少了点什么呢?没错,它们都缺少茂盛的植物。这里是热带雨林生态场景。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物种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以及海南岛、台湾南部等地区。在那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遍地都是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光线暗淡、闷热而潮湿。

这棵望天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叫望天树是因为长得很高,可以长到八十米,是中国最高的树种。

这棵菠萝蜜的树干上长出了圆圆的果子,这种在树的茎干处开花结果的现象,称作“老茎生花”。菠萝蜜有 “热带水果皇后”之称,果肉肥厚香甜,最大可达50千克,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

穿行在热带雨林中,我们还能看到蜂猴、蟒蛇和大象等野生动物的身影。 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可分为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无论雌雄都有长象牙,而亚洲象只有雄性才有。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热带雨林茂密的植物不仅给动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它还像一个大型空气净化器,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有着“地球之肺”的美名。“保护热带雨林,呵护绿色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

领略了热带雨林的绮丽景色后,我们来到了红树林湿地生态场景。红树林生长在大海和陆地交界的潮间带,是海洋向陆地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也是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植物群落。它能过滤海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减少赤潮的发生;发达的根系还可以牢牢固定住土壤,起到保护堤岸的作用,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

红树林还是重要的海滨牧场,为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以及海鸟们提供了觅食、栖息的理想场所。

眼前看到的植物都是绿色的,怎么就称为红树林呢?因为它们的树皮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经过人工提炼,可以制成红色染料。

红树是一种既能适应陆地生活,又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两栖木本植物。涨潮时,泡在海水中的红树只露出上半截,看上去就像是“海上森林”。

一般的植物如果浸泡在盐水中会死亡,红树植物常年生长在海边,却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吸收的盐分并不存留在体内,而是通过密布在枝叶及树干表面的分泌腺,把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

可别认为这些是竹笋,它们是红树的气生根。气生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里面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贮藏空气,使埋于滩涂里的红树根能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转入海底,一起去欣赏“海底热带雨林”的迷人风光。 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了海阔水清的南海。南海属于热带,分布着许多珊瑚礁和珊瑚岛,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里是热带的浅海珊瑚礁生态场景。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最丰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

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

为什么珊瑚礁会有不同的颜色呢?那是因为,和它共生的单细胞藻类,会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营养,使珊瑚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如此美丽的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们是由许多珊瑚虫分泌的骨骼长期堆积而成。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已有2500万年的历史。

珊瑚虫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吸引了很多海洋生物在珊瑚礁区域定居,有些则像过往的游客。瞧,海星,大海龟还有海豚也都来凑热闹了呢,珊瑚礁成了许多海洋动物的乐园!

珊瑚礁是海水的过滤器,也是海洋生态的天然保护屏障。专家推测,在今后的50年内,会有70%的珊瑚礁因为人为破坏而消失。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是人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场景对面的展示内容是第三单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地调整、改变自身结构,具备了特殊的生存本领,适应环境是生物繁衍下来的重要前提。比如骆驼,生活在炎热的沙漠中的它一次能喝下一百多升的水,每天排出的尿却不到一升,只有体温达到46℃以上时才会出汗,这样就能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这里通过各种互动装置和图文并茂的信息展板,让大家能更直观地了解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和人类 人类不仅在进化上与其他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其他生物。更重要的是,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整体,维持着地球生命系统的正常功能。第四单元“生物和人类”将为您解读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物不仅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还能清洁空气和饮用水,带给自然世界无尽美丽。生物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将让我们取之不尽。但是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正日益破坏和改变着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许多野生动物物种面临濒危灭绝状态。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是昆虫,而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是老鼠。也就是说,如果其他的生物陆续灭绝,留下来陪伴人类的将是大量的苍蝇、蚊子、蝗虫以及各种各样的老鼠,你能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还能很好地生存吗?所以只有维护好生态平衡,保护身边的生物和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才能一起和谐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通过参与抢答剧场,同学们对人类和生物的密切关系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遗传和变异

经过抢答剧场,您看到的是第五单元“遗传和变异”。为什么我们的相貌会和父

母一样,有一双黑色的眼睛,一头黑色的头发?一个物种繁衍同一物种的后代,后代又继承着上一代的基本特征,这是遗传。而“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这种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称为变异。这里是达尔文剧场,通过机器人达尔文及多媒体演示,告诉大家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统一的,它促进了生物的进化。继续往前参观将进入《绿色浙江》展区。

搜索更多关于: 浙江自然博物馆 解说词 第四区块 的文档
浙江自然博物馆 解说词 第四区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i08p71c3l03ypj6bta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